东莞6成排水管道仍“同流合污”
2009年东莞启动地下管线普查,2011年主城区237平方公里普查完成,一张集给水、排水、燃气、供电、电信等近20种管线数据、管线长度约1 .026万公里的“地下管线图”成功绘制。对于其中的排水管线,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东莞部分地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排水系统局部薄弱。”
“合流”污水威胁地下水安全
东莞城市地下“生命线”分布状况如何?2009年,东莞启动地下管线普查,直到去年才完成主城区237平方公里的摸底。包括东城、莞城、南城、万江及部分寮步区域在内的主城区237平方公里内,地下总共埋藏着长度约1.026万公里的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供电、电信等近二十种。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此次普查最大的成果,就是“摸清了东莞主城区的家底”。
在密布的地下管线中,排水管线可谓最重要的一项分支。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从管线普查结果来看,东莞部分地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排水系统局部薄弱。”主城区的排水管道,除南城外,莞城、东城和万江约60%的排水管道仍是合流管。该负责人解释,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合流管的错接、混接现象较严重,污水系统整体无出口,只能靠慢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源污染,或排入河涌,最终甚至会造成水体污染。
数据库让排水系统“看得见”
排水管网的落后,也导致旧城区一遇暴雨就“不堪重负”。规划部门普查发现,新城(如南城)的排水系统建设较好,排水管道管径大,分布较合理,但在莞城等旧城区,排水管网埋设的管径较小,分布杂乱。其中,莞城区单位道路长度的排水管网为2 .85公里,约为其它片区(东城5.14公里,南城6.37公里,万江4.9公里)的50%,容易造成内涝。
“针对这些问题,东莞应该加强完善局部地区特别是旧城区的地下排水设施,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家底”摸清后,怎么为将来东莞地下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帮助?一个囊括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的数据库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通过地下管线数据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东莞主城区的地下排水管网分布情况,了解排水管道的管径、材质、流向以及标高等,再综合分析内涝点产生的原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