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
氮是微污染水处理中的主要去除对象,它在原水中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供水中残余的氨会使配水管网中的硝化菌生长,而硝化菌和氨放出的有机物会造成嗅味问题;出厂水中的氨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氯,而且由氯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可能对人体有三致作用;亚硝酸盐在水及食物中与二级胺、酰胺或类似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直接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根据我国2000年建设部I类水司水质标准,饮用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允许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 mg/L。欧共体水质标准中,氨氮的指导值为0.05 mg/L最大允许值是0.5mg/L。
去除水中氮的方法很多,其中生物法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淮河(蚌埠段)饮用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生产性试验中,生物滤池对原水中氨氮去除率曝气时达70%-90%,不曝气或曝气不正常时在50%-70%之间;在巢湖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试验中,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和70.4%,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和99%:在邯郸滏阳河水生物处理中试研究中,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变化范围为75%-99%,平均去除率为92.46%。其它的相关报道也表明,生物氧化的氨氮去除率几乎都在80%以上。本文是在上海某水厂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生产运行中的一些客观因素,探讨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rar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