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委托运营的新模式 海南水业抱团突围
距离8月13日刊登招标公告不过两个月,海南16座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项目招标已尘埃落定,10月20日高高兴兴地与两家中标企业缔结良缘。
![]() |
十月二十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施工。 |
联姻的特别之处,在于打破了县市分割,从省级层面对全省污水处理统一管理、捆绑委托运营。不同于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运营的BOT(建设-经营-转让)和TOT(转让-经营-转让)模式,海南大胆探索出一种设施整合、委托运营的新模式。
运营之难
从去年起,海南举全省之力新建了一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28个污水处理项目已有25个在建。有6个将在10月底建成,其余的也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部建成通水。届时,全省日处理污水总规模将达100万吨,投产第一年全省将形成5万吨的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减排量。
项目即将竣工,运营压力也随之而来。省水务厅厅长李洪波说,这16个市县污水处理项目规模偏小、数目众多而分散,如果运行主体相对独立会影响监管效率;而大部分市县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也将加大运营成本和保障难度。
如何市场化经营,成为海南16座污水处理厂面临的共同问题。
招标之争
“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的大公司进行整体合作、规范经营。”去年10月,省水务厅在省政府支持下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研究。派员到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调研、引入水务“外脑”后,省水务厅很快确立了水业突围思路:采取打包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运营。
8月13日,省水务厅发布公告,将全省新建的16个污水处理厂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运营商,运营期限为5年,运营期间不涉及项目资产权益变化。16个污水处理厂分成两个项目包,每个项目包各8个项目。
“绣球”吸引了国内众多水务企业,有25家运营商报名投标,其中20家企业通过审查入围。省政府政务中心又从中国水网专家库提供的名单中挑选权威专家,组成了评标小组及监督小组。9月25日,开标结果出炉——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中标“第一项目包”、“第二项目包”。
无独有偶,两家中标企业一家是国营企业、一家是民营企业,报出的水价都是0.48元/吨。省水电集团总经理王尤魁说,水价是综合评标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我们的原则是重业绩硬件、取合理低价防止恶意竞争。
创新之举
据悉,目前全国选择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模式的省份并不多,而海南是最先完成公开招投标的。那么,两家运营商的运营期限为何只是5年?
王尤魁坦言,委托运营周期短,将使竞争更充分。一方面引入专业团队,使项目真正发挥效应;另一方面将来也可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营模式,
当前,污水处理项目常用两种模式:BOT模式和TOT模式。根据国内其他地区的惯例,当政府不直接运营污水处理厂时,可能会采取TOT或BOT模式。王尤魁认为,采用委托运营,水电集团在前期是没有任何收益的,但这种模式不改变项目权属,不进行资产或权益转让,运营期政府支付的运营费单价也较低,还可让运营商在项目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就介入,保证项目尽早投入运营。
污水处理设施的中小型化和分散化,已经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共同趋势。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虹海认为,设施运营环节的整合,是确保设施运营效率的方式,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海南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项目规模虽然不大,但将因其模式创新、合理低价中标等因素载入史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