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公司运营状况不佳 水业急需改革
纷纷扬扬的全国水价上涨持续一年来,民生声音四起,这里面或者包括了太多的“恩怨情仇”。水务公司自称亏损经营,外资水企却在大手笔高溢价收购中国水权,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法确实引起民众的怀疑。水价到底该不该涨、该涨多少还需要我们多方面印证,综合民生,得出结论。水务公司涨价若能涨的明白还要政府给百姓一份明白账。
供水公司:管网折旧技术改造需大笔资金支持
技术改造,管网升级都需要资金。从新的水质标准来看,很多企业都达不到标准,需要改造。所以,很多企业确实是需要调价。有的官员说水资源费可以涨,污水费也可以调,就是补偿运营成本不能调,这有点不合道理,就憋住供水企业,令企业为难。
供水公司管理效率低下,人员成本大
中国的供水企业,很多原来的老国企,运营状况没有改善,基本上处于低效状况,尽管它也讲很多改革,但企业运营机制并无大改善。这是垄断经营的通病。
供水企业要采取措施,使运行水平确实提高,效率比较高,成本控制比较好,有良好的服务让公众满意。供水企业成本有一个社会比较,要有一个得到公众信任的评价,也就是绩效考核问题。
供水企业需集中
市水质不好的问题,不光是设施比较差,当地供水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也确实差。有的供水事故,如果稍微有管理能力就不应该出。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一个省里只有3-5家公司,而全国市场敞开。这个路子走起来,能够根本上解决供水改革的问题。比如,法国就是几家公司,把自来水都控制了,基本是以运营为主,资产归政府,运营状况都比较好,水质让公众满意,赚钱也比较多。
供水企业的改革重点
供水企业改革重点是运营机制的改变和提高效率的问题。它本身所谓天然垄断性的存在,资产在政府手里时,是政府通过某个企业垄断,现在给了某个私人老板,这还是垄断。因为在一个城市里面,竞争性已不存在。从产权市场竞争完以后,运营过程就没有竞争了,现在这种改革不能让竞争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所以对以后的运营机制、运行效率不起作用,这个市场化对运营阶段不起作用,只在资本引入阶段、在产权市场起作用。而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竞争不起作用,就不能实际上改变运营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价格。
供水企业不应该走入资本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我也想过上市,但总觉得有问题。上市,要满足股价的一个支持,必须有很好的效益,供水企业好的效益靠啥?没别的本事,那就是靠供水价格,这个价格最终要压在城市里你的用户身上。用户付高价水费,满足你的股民买股票的收益,不合适。我觉得供水企业不要上市,上市之后会产生矛盾——水价和股价之间的矛盾。
现在经济发展了,要有新的思路,搞供水的人还是老实朴素一点好,这样对你的用户有好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