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环境监测数据引起的纠纷

更新时间:2008-07-09 13:4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256 网友评论0

前些年全国有一个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考核评比,根据得分多少城市排名次。这个考核原本是好事,哪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哪个城市环境质量差,哪个城市进步了,哪个城市退步了,有先有后排列在一起,一目了然。结果是非不断,有喊怨的,有叫苦的,有不服气的,有的城市甚至退出了考核。矛头纷纷指向监测数据,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监测数据不准。

监测数据不准,是老问题了。数据不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客观原因,监测能力不行,也就是说硬件不行,该测的测不出来,测出来的也靠不住;二是主观原因,人为改变监测数据,当然是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改变。尽管监测点位不能改变,但还是可以从中做手脚,比如可以在大气点位周围种树种草,在测交通噪声时可以控制车流量,在测水质断面时可以反复多次取样,选取最理想的数据……

人为改变监测数据,主要是考虑地方利益。如果涉及到排名、上级检查落实情况、出了事故要追查责任、评先创优……环境质量数据要往高了报;如果向上级申请治理资金、如果要说明能力薄弱急需加强……环境质量数据就往低了报。总之,上报的数据有利于地方,监测数据成了“利益数据”。

数据有水分,其实早已算不上秘密,也不仅仅发生在环保部门,更不是现在才有。大跃进的年代,一亩地打上万斤粮食,土炉子炼出优质钢,那时的数据是“政治数据”,谁敢不信,长几个脑袋。前些年人口普查,发现南方一个省多出来好几百万人口。听了吓人,好几百万人口相当于西方几个国家,水分这么大,原来的数据是怎么出来的?根据这个人口数据做决策,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环境监测数据不准,也会出大问题。地方上报的数据与情况不符,会影响上级部门的决策。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减排,地方按期完成减排指标成了死命令,监测数据决定了地方是不是达标,甚至决定了地方官员的乌纱帽是不是还戴得住。这次减排数据地方说了不算,国家说了才算。一时间,国家对地方上报数据的确认成为了关键所在,地方大员纷纷进京游说,当然是希望达标。如果国家把关不严,减排就会成为“数字游戏”,环境质量得不到真正的改善。可想而知,当时有关部门压力有多大。

地方发生污染事件时,监测数据更为要紧,因为要根据数据及时做出应急反应,如果数据不准,就会耽误大事,贻误战机,增加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后果不堪设想。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想做好环保工作,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为此,国家准备组织实施《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其中重点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这充分说明国家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我以为,环境监测中的人为因素是造成数据不准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形成国家与地方的自动监测网络,要“自动”而不是“手动”,人为因素无法干扰监测数据。有地方利益存在,就会有“利益数据”,光靠提高思想认识解决这个问题,短时期内很难。还不如用“硬件”来解决“软件”的问题,让“手动”动不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环境监测数据引起的纠纷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