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水务倒逼提价说”不成立
“2002年以后的五六年,外资水务公司大概有四五十家,目前也仅剩下两三家了,估计占中国水务市场的1%不到。”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本报记者说起目前国内外资水务的现状。
外资水务的中国攻略
“我最近也很头疼,没有什么可说的,免得又惹来什么说辞。”几经周折,本报记者联系到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婕,当听到想谈一下关于威立雅在华经营的状况时,说到:“你们联系公共关系部吧。”随即挂上了电话。
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水务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属的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和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各占50%股份组建而成,是中国第一家集制水、输配、服务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供水企业。
“早期水务方面吸引外资,主要还是缺乏资金,以及相关技术。”金永祥说起改革初期水务市场引进外资的原因,“2002年以后政策放开,中心城市大概有四五家外资水务公司。外资进入中国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对水务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技术管理模式等等,都给国内不小的冲击。外资公司进行合资的步骤按照相关文件和程序,十分规范。”
2002年,是中国水务的一个转折点。中国政府在这一年逐步开放水务市场,外资水务集团的身影出现在沈阳、天津、重庆、南昌、郑州、上海、北京等10多个城市。主要包括建造和管理城市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这些企业多数来自欧美及亚洲邻国,它们的行动凸显出中国在现代化水处理基础设施及先进环保技术方面迫切需要投资。根据中国建设部对大约600个中国城市进行的研究,有大约38%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废水处理网络。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提高废水处理率。预计未来5年,其在市政废水处理方面所需要的投资将达到830亿人民币(合104亿美元),而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可能来自外国投资。
作为世界三大水务巨头之一,英国泰晤士水务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当时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但泰晤士对中国水务市场始终处于观望状态。仅仅在1996年,以BOT模式、投资7300万美元取得了上海市北自来水公司下属大场水厂项目为期20年的经营权。
相比之下,全球另一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在2007年时,可谓风光一时无二,该集团分别以17.1亿、9.5亿、21.8亿人民币收购兰州、海口、天津等城市水务公司,并各占尽50%的股份。
两年前,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兰州市供水(集团)部分股权转让的全程项目咨询。“之前,他们(兰州供水集团)也找我谈过此事,威立雅当时的出价我们也很意外,看过招标书之后,也有些顾虑。威立雅对项目的操作相当规范,资金的去向也很明确,我们的顾虑也随之打消了。”金永祥说。
1994年,大岳咨询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相关项目的咨询的服务,随着业务的发展,发现国内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很缺乏经验。“一些政府也主动找到我们,公司就开始转变成为政府部门做项目。”金永祥说。
起初对于这类项目需要请专业咨询公司,地方政府持怀疑态度。有的政府没有充分去考虑与外资公司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合同中没有明确列出,结果导致自己吃亏,接着就有可能毁约。也有的政府部门对招标等程序的操作并不够科学、不够规范,也导致一些项目的进展不是十分顺利。”
国内企业依然是主导
对于外资水务集团渐渐淡出中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一些政府部门缺乏与外资集团合作的技巧和经验,导致部分合作项目不能顺利开展。另外一方面,国内水务企业逐渐开拓国内市场,在技术等领域渐渐赶上,加强了市场的竞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金永祥说,“我想外资水务集团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是正常的。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验不足,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对细节的考虑比较少,一份比较完善的合同可能要几百页,但是有的政府签的合同仅有几十页。在后来运营过程中就可能吃了亏。”
“目前来讲,随着水务改革的一步步推进,各政府部门也逐渐增强和熟悉了水务方面的信息与谈判技巧。”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与市政工程师樊明远说,“我认为,外资水务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在于国内资本和资金越来越充足了。”
“以前,我们觉得外资水企的理念和经营模式不错,现在国内的水企也在不断借鉴,另外运用外资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是很大一笔费用,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而且有些水企了解当地的情况,与政府方面也有过多次的合作,这样会比外资水企更有优势。目前来讲,主要还是内资(水务企业)占主要成分,大约85%是国营,有10%是民营企业在做,国外也大致是这三种模式。”
樊明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外资水务集团,其中包括德国KfW银行赠款项目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工程、烟台污水处理项目、还有KfW贷款项目安顺供水项目、遵义供水项目、蚌埠供水项目、安庆供水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供水处理厂,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标书审查,评标,工程质量保障。”他说道,“德国优质的给排水工程技术资料,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外水务公司的技术,机构和财务管理是非常值得国内水务企业借鉴的。”樊明远说,“例如在机构设置上,董事会制度、总经理负责制,供水、污水处理分开等。每一个项目质量指标的监管和控制要做到位。另外,国内一些统计内容和方法做得并不完善和科学,还需要改进。我建议,各级政府应该针对水务市场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建立特别方案,对国内的水业企业进行支持。”
外资水务不是涨价主要理由
对于近日水价的调整,多数专家认为涨价不是外资惹的祸。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曾在这轮涨价中表示,2007年7月1日,国家实施新的自来水国家标准,要求现有自来水厂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改造,5年内自来水指标将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于一些水资源不充沛的城市来说,提高原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很难避免。
一位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的确有很多跨国大企业关注江苏和南京的自来水、污水处理市场,如威立雅水务集团就已购买常州自来水厂约49%的股份,在扬州自来水厂也有投资。某些外资水务巨头一直和南京方面沟通,但南京水务市场目前实际上还没有外资介入。而威立雅在南京的业务仅为公共交通领域,2008年底成立了南京中北威立雅客运交通有限公司,负责江苏、浙江等6个城市和地区的公交网络运营。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外资水务公司在全国很多城市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个别占股权份额接近50%,会有一定话语权,但全国大部分水企业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此次水价上涨与外资关系不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