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价 谁主沉浮?
编者按: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这未来的水世界,究竟会是谁主沉浮呢?自来水龙头由谁来掌控?水质的好坏优劣?水价的高低涨跌?自来水公司是国有、民营还是洋水务?等等诸多的问题,近来无疑是水话题中最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大事了。但是,老百姓更为关心的就是水价的涨跌问题,因为,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居民用水价格“涨声一片”,看来,这场以自来水涨价为导火索的态势,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了,这垄断行业一业独大强买强卖的强盗逻辑究竟应该由谁来管一管呢?
“涨声一片”谁去主张?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今年年初,广州市自来水全面涨价,4月1日,南京上调了自来水价格,紧接着,无锡、扬州、常州等市水价上调方案也相继排上了日程。4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5月6日沈阳市物价局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听证会,虽然最终的调价方案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但各方在水价上涨的大方向上没有分歧,上涨是定局。5月10日,北京市水务局透露,将采取调整综合水价、出台节水奖励办法等措施缓解用水危机。与此同时,一些中西部城市也开始酝酿提高水价。5月20日,昆明市发改委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居民生活用水单价提高8毛钱。6月初,河南周口、驻马店在全省率先举行涨价听证会,6月30日,银川召开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7月11日,河南洛阳公告将于31日召开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总的来说,水价上调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已经是大势所趋。
涨价理由:减轻供水企业经营压力 提高市民节水意识
昆明市自来水企业和当地政府给出的涨价理由是,目前的水价处于较低水平,不但供水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也不利于发挥价格约束机制,提高市民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根据最新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3.77元(含污水处理费),比上年同期提高4.7%。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这也是全国各地的水价上涨中被普遍提及的两个理由。
在4月27日上海市水价调整听证会上,上海市官方承认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务企业保障供应。他们出示的数据称,2008年度上海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4.18亿元,净利润为-2.65亿元。排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9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供排水企业合计亏损4.6亿元。一些水务企业表示,现在价格水平总体较低,污水处理费更低,部分地区甚至不足以支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更无法反映环境成本。
事实上这轮水价上涨其实酝酿已久,早在2007年,各地都已传出水价要上调的消息。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曾透露,各地已经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在2008年择机推出。不过,随后而来的经济过热、CPI迅速走高,让各地的水价上涨计划纷纷流产。今年以来,CPI持续低位运行,给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
专家解读水价上涨
“其实,水业应该叫做公用事业(2214.011,-78.89,-3.44%)。”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水的生产和经营基本上是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的,政府不能长期补贴,它和普通产品没什么太大区别,却影响着千家万户。按照国家价格法规定,水业是自然垄断行业,在政府管制范围之内,实行“保本微利”原则,所以理论上,不管民营还是外资投资并不能得到很高的回报。他认为,有些地方把供水企业搞成上市公司的做法很不妥,“微利的企业上市有什么意义呢?”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我赞同水价的调整,但我认为,水价的调整应该公开化,要加强监管,同时政府应该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
简单来说,我国的供水价格,是按照合法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率,再加上税费组成的。目前我国的水价制定还处在比较粗浅的阶段,物价部门作为非专业人士,并不能很科学地说出理由。
“垄断性行业监管很不容易,因为信息公开后他们就没有操作空间了。”许光建说,老百姓会关注供水企业职工的工资是不是太高了,经营存不存在交叉补贴,公司的副业或者子公司的成本有没有加到自来水里来,这些都需要供水企业向社会公开。
大部分供水公司还停留在国有垄断企业的形态。它们确实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责任,但归根结底,自来水公司亏损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成本的科学合理的监管,很多城市只有一个自来水公司垄断经营,更重要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到位,整个行业的成本都偏高。
我国目前对于水价的控制,不是过松而是过严,过严的结果是降低了服务质量,变相侵犯了百姓的健康和安全。
百姓呼声 水价上涨需透明
湖南省永州市市民张六秀,对水价成本感到困惑,“去年12月,水价从每立方米1.2元涨到现在的1.86元,加了4毛钱污水处理费,4分钱水资源费,4分钱的价格调节基金。虽然水价涨得不多,但是水资源费和价格调节基金是干什么用的?污水处理费也很奇怪,我没看到有污水处理厂,也没发现水质变好了,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增加这些收费项目。”
和张六秀一样存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调查显示,64.8%的人认为水价成本不透明,54.5%的人感觉供水部门人员多,运营成本高,44.3%的人认为水价缺乏有效监管,43.9%的人表示公众与供水部门信息不对称。
河北省某自来水公司职员李晓微说,各地供水公司主管部门都不一样,他们公司原来属于水务局,现在划归建设局,“听说还要调整,再归水务局管。现在我们这儿收水费的人就不少,只要调整,人员肯定还有变动。”
“垄断性行业监管很不容易,因为信息公开后他们就没有操作空间了。”许光建说,老百姓会关注供水企业职工的工资是不是太高了,经营存不存在交叉补贴,公司的副业或者子公司的成本有没有加到自来水里来,这些都需要供水企业向社会公开。
水价是高还是低?公众、专家观点截然相反
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沈大军看来,调价应该“小步快跑”,幅度在一毛两毛,根据形势调上调下都可以。“2008年物价水平高的时候,水的成本投入也多,但政府不能调高水价,否则物价更会跟着顶上去,没调的水价就成了‘历史的欠账’。后来遇上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又要还‘欠账’,所以调价就变成‘迈大步’了,老百姓一时接受不了。”
沈大军说,成本监审需要在程序上有更实质的突破,比如价格听证会,企业要提早公开成本信息,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只是走个过场。每个城市只有一家供水企业,成本监审可以在不同城市做比较,相同的生产流程,相同的投药量,互相比较成本和效率,监管部门再督促供水企业改进。
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价格改革一直非常重视,今年3月9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曾表示,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