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部门管空气,责任主体不明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昨天“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协专题议政会上,针对委员们提出的环保、城建等问题做出回应。
近20个部门管大气污染?
陆冰:将商讨成立市级统一应急协调部门
“我算了一下南京管控大气污染所设计的部门有近20个,如此分散的管理机制很难形成合力。”南京市政协委员王影一下子举出了一长列部门的名单:城管委、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蓝天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等,这些部门都是管控大气污染的。但是在王影看来,多机构管同一件事最大的缺陷在于会造成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清,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他建议仿效“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党委或政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由各实体部门一把手共同参与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委员会,撤销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指挥部等部门,对全市空气污染治理全权负责,由该部门制定目标,统一任务协调管理和执法部门,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法,根治环境污染源头。
政协委员沈卫民对于城市污染提出应当加强监管,多渠道多人员来参与监督,进行群众监督管理,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监督的氛围,增强市民监督意识,对相关部门监管遗漏的地方进行举报,坚决从源头抑制城市污染。
陆冰回应:治理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雾霾的成因有众多说法,但是治理雾霾的任务很重。根据委员的建议,市政府会考虑在市级层面成立一个更好的大气污染响应协调领导机构,来综合管理全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另外环保部门已组织专家推进对于比PM2.5更小的细微污染物的监控,并将力争缩短污染通报时间,让老百姓更快的知道准确的污染讯息。
同时对环境污染问题,南京市专门成立了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查出问题落实责任部门和所在区,真正做到将监督政策落实到位。城市建设能否更科学有序?
陆冰:住建委正在逐一梳理项目
城市扬尘,一直让人头疼。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鼎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清源就建议,从严查处并定期曝光扬尘防控不到位的施工单位,扩大扬尘控制区范围,对各区降尘状况按月排名并向全市通报。
“城市建设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不能拍脑袋想建哪里就建哪里。”政协委员鲁宏振举例说,一些偏远的开发区,两边的土地还没有征收,拆迁也还没有完成,但是那里的人行道绿化等都已经建好,而等到两边的项目开工后,这些先期做好的配套就被毁掉了,这显然就是城市建设的浪费。他提出,能否采取“先通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的措施,待道路周边基础设施、建筑等基本建成后,再逐步完善道路配套设施以减少浪费。
市政协委员唐玉宏对城市建设不尊重规划轻视管理的现象提出了改进建议。他指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城市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即使需要修改,也应当走相应的法律程序。
“城市的发展应当在有限的环境承载量中发展。”政协委员盛东提出,对于大型工业项目尤其是化工类项目不再给予批建,以南京化工园区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对于已经存在的老的传统产业,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优化。
陆冰回应:南京的一些工地盘子大,很多项目的推进速度确实很快,从而也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管理上的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也提出了要科学规范和有序的安排城市建设计划,市政府已经要求住建委再对新一年需要建设的市政工程进行逐项梳理,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安排建设进度,在保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同时加强管理,优化工期降低建设中的扰民指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