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26省份两会瞄准空气污染

更新时间:2014-01-23 07:10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 阅读:970 网友评论0

《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2013年,25个省份被雾霾缠身,平均雾霾天数逼近30天,较同期偏多10.3天,创52年来之最。而在近期召开的28个省份的地方两会中,“治霾”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记者整理发现,目前已公布的28个省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6个省份涉及空气污染治理内容,占比超九成,其中明确提到治理雾霾天气和监测PM2.5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份。  

另据最新消息,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2日表决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指出,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范围  

超九成省份工作报告提空气污染  

目前,全国各个省份中,除安徽、海南、湖南等外,共有28个省份均已召开地方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宁夏、西藏侧重在风沙防治及植树造林方面治理环境问题,其他26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治理空气污染内容,占比超九成,其中很多省份明确提及雾霾及PM2.5治理。  

记者比较2014年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13年共有10个省份提到了雾霾治理,其中包括河北、天津、江苏、上海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就连“白云映蓝天,遥望碧空净如洗”的江南水乡也为“雾霾”发起愁来。  

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到雾霾治理。他表示,浙江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启动烟尘粉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减排及考核工作。江西也同样表示将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  

据气象部门统计,2013年,江浙等地雾霾天数为历史同期最高。仅2013年12月份,该区域就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与同期相比霾日数偏多10天以上。  

态度  

12省份态度强硬江苏要“铁腕治污”  

记者详细比较26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湖北、浙江、黑龙江等12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要以更有力的、空前的姿态对付“雾霾”、换取蓝天。  

记者盘点各省份“治霾宣言”发现,个别省份的政府报告在治霾方面出现“铁腕”、“前所未有”等强硬描述。2013年首提“治霾”的江苏在2014年的政府报告中动用到“铁腕治污”一词,称2014年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而大气污染防治将是重中之重。  

记者注意到,河北省政府报告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篇幅最大,共有700余字。1月8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第十二届人代会二次会议上发布政府报告,着重墨表明了“只争朝夕”治霾的决心和认真贯彻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及京津冀实施细则,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据河北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2013年,河北全年空气达标率仅为35.3%,重度污染以上天数为80天,竟占到21.9%。在全国气象质量较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占了过半数。  

目标  

京冀首提PM2.5下降目标  

近日,环境保护部与31个省份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份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了下降20%的目标,广东、重庆确定了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确定了下降10%的目标。而其他20个省份则重点考核PM10年均浓度下降情况。  

记者盘点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有6省份都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提出了明确指标。  

广西作出硬性规定,即2014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40天。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以西宁为重点,加强城市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将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65%以上。而陕西、山西、河北都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粉尘含量明确了具体的削减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京冀两地首次明确了未来一年的可吸入颗粒PM2.5浓度下降目标。根据北京市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同时,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表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就是,全省PM2.5浓度下降4%。  

措施  

多城市群提倡联合防污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也频频出现。记者盘点发现,河北、上海、山西、四川政府工作报告中皆提出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概念。  

河北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强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协作,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建立起大气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今年将着力于推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地区一早就被纳入环保考核体系。这三个地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都分别明确了联防联控机制。  

2013年10月下旬,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区市领导在北京共商区域协作、联防大气污染。会上,明确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2014年1月7日,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启动,并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据近日广东当地媒体报道,珠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也将出台。  

专家观点  

应立法明确  

区域联防联控  

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是督促政府履职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王教授认为,现在公布的一些目标,都要比原来提高好多。比如说,北京市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提到主要监测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而且其下降比例只为2%至3%。而今年提出的PM2.5下降25%比例之高,强度前所未有。  

针对北京市人代会表决通过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王教授认为,地方立法能够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尽快进行和开展的重要方面,为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北京市的立法情况对其他地区来说,具有带头、示范的作用,各地可能也会参照北京的执行约束,从法律层面上加强对降低PM2.5浓度的要求。  

王教授认为,虽然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区域联防联控,但基于立法缺乏对联防联控的详细规定,目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还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所以一系列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还难以实行。  

“《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改时应该明确跨行政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不同区域应该根据地域的不同情况采取措施。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提供相应立法根据的前提下,应该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王教授表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26省份两会瞄准空气污染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