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煤化工:环境“无容”之困

更新时间:2014-07-08 21: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阅读:458 网友评论0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煤化工企业高层均表示,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与监管已十分严格,环境治理成本很高,但是大多数煤化工企业仍存在资源不均衡、技术不成熟、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煤化工产业的“三废”现象比较严重。

项目多集中在生态脆弱的中西部

近年来,煤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出现,如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韩城龙钢公司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严重超标等,这说明煤化工企业不仅是一个高回报的热门产业,也是高耗水、高污染的环境风险产业。

目前,一些发展传统煤化工的地方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个别地方的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出现塌陷。更严重的是,煤化工废水中存在酚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氨氮和氰等,难以生物降解。而废水大多采用囤积、蒸发塘等方式处理,容易引发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近年来,很多煤化工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上,而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大、耗水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每生产1吨煤制烯烃需要耗煤4.7吨,每生产1吨煤制油需耗煤3.3吨。

自2006年起,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排放总量比美国高一倍,碳排放、碳减排压力巨大。

此外,现代煤化工属于高耗水产业。数据显示,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年耗水1700万吨,年产300万吨煤制油项目年耗水约200万吨,而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此,潘爱华表示,现代煤化工发展必须量水而行,科学布局。

并非没有节水减排的空间

目前,为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部分地方政府在缺水严重的产煤地区,大力推动煤化工项目投产。

潘爱华表示,在对煤炭资源、市场和环境容量考虑不充分的情况下,过度发展煤化工将影响煤炭消费总量的合理控制,同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业内人士表示,现代煤化工大型化、基地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这种集中化的产业链条更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控制监管。

针对多数煤化工项目普遍存在水耗高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水耗高,是因为新一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示范阶段,最核心的要求是先打通工艺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非节能节水,在工程配置方面缺乏系统优化。如果能做到配置优化升级,将会有很大的节水减排空间。

碳排放是个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提出,我国碳税税率开征初期施行低税率,按每吨10元作为税率幅度下限,以后逐渐调整,每吨100元作为上限。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对于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项目来说,碳税占产品价格的比率区间大约为0.1%至1%。碳税为每吨10元时,煤化工企业尚可承受;若达到每吨100元,恐怕煤化工企业很难承受。

如何消化与利用二氧化碳将是未来探讨的重点。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在上述论坛上提到,神华集团已启动了全流程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目前封存了20多万吨,我国化工项目的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方向。他相信未来通过技术手段,燃煤可以达到像天然气那样的排放标准。

而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因此,针对示范项目,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规定十分必要。

“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加快制定监管政策和措施,对示范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于示范工程的能耗、水耗以及"三废"排放等主要指标进行标定,未达标的项目限期整改或勒令停产。”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工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煤化工:环境“无容”之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