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土生意经:"十二五"土壤修复市场超1000亿
中国土壤污染的治理终于走进公众视野。
日前,曾被称为“中国汞都”的贵州万山特区拟投资20亿元对4783亩污染耕地进行修复,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于2001年关闭,而之后十多年,当地居民仍然饱受离异、失业、汞中毒甚至死亡的困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壤污染往往容易被忽略。直到近年“汞都”、“镉大米”、血铅超标等事件不断曝光,土壤污染才开始真正得到重视。
201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部长周贤生提出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这是国务院确定的本届政府环境保护三项重点工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大局。4月,环保部联合国土部首次公布了全国土壤普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达到16.1%,总体不容乐观。
广东省地质学院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秋香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土壤污染的有关研究。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的修复技术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虽然目前农田的污染以中轻度为主,但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累积性,长期而言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影响极坏。
“目前科研机构和企业还没有很好的合作,希望政府能够尽快牵头,紧密联合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赵秋香说道。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土壤治理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提升到同一高度,也表明国家未来在环保治理上的重心也将往土壤治理上偏移。”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土壤治理相比大气、水污染的防治复杂,企业盲目跟风介入可能将产生一定的产业风险。
神秘的土壤普查
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下称“《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达到16.1%,总体不容乐观。《公报》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
事实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全国土壤普查结果。此次普查环保部耗时近8年,预算资金高达10亿元,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但上述数据却一直没有公布。据了解,该报告早已于2010年完成,详细数据却未公开披露。
然而随着近年“镉大米”、血铅超标等事件不断曝光,土壤污染的真实情况越来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除了耕地污染外,采矿、废气排放、污水偷排等方面亦令人担忧,急速城镇化后遗留下的大笔“欠债”仍需时间偿还。
有专家表示,在没有整体治理方案出台前,全国污染土壤状况一旦公布,将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担忧和经济损失。
上述说法亦得到了验证,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前一个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率先出炉。在此前,环保部制定已经先后发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
据了解,《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依法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坚决切断各类土壤污染源等多项目标,计划重点是要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
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即将推出的《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相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正式发布只是宣告打响土壤修复的第一枪。“我们的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已经走了将近40年的历程,但是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几乎还没有动。”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曾坦言。
“抢食”治土盛宴
根据早前发布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拨款300亿元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业内为此算了一本账:据环保部估算全国中度、重度污染土地约5000万亩,如按照50%的受污面积处理,即2500万亩地,按照挖3米深的标准,每立方米1.9吨,如每吨土修复需1000元左右,则治理需要超过万亿,所需资金远超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计划。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道,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已经先后多次表示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近两成的受污染耕地不可能全部变更其使用用途,因此大规模的土壤修复工作将不可避免。
嗅觉敏锐的资本闻风而动,纷纷开始涉足这一新兴产业。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已有十多个土壤治理概念股,其中天瑞仪器和华测检测主攻土壤检测领域,东江环保、永清环保、维尔利企业主营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而东方园林、铁汉生态则提供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服务。
盘雨宏向记者指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量极大,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并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无论是产业链上的深度还是长度都需要进一步地延伸,才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庞大需求。”盘雨宏说道。
瑞仪器董事会秘书肖廷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前几年的全国土壤普查中,国家环保部曾向天瑞仪器购买重金属检测设备。他表示,近年来天瑞仪器的重金属检测设备销量略有提升,但短期内没有太大的市场需求。“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前期的普查工作,销量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肖廷良说。
在土壤修复工程上,铁汉生态一直占有技术优势,去年年报数据显示,其生态修复产品带来的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将近三成。但铁汉生态的董事会秘书杨锋源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上铁汉生态在土壤修复的业务上并不多,而且近年来所占比重逐渐降低。
相比之下,一直作为园林行业龙头的东方园林开始瞄准这一庞大市场,试图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东方园林在2013年年报中提到,受中央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力度的影响,对“市政园林工程的推进造成一定压力”。但与此同时,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亦为东方园林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趁势转型成为可行之选。
2014年6月,东方园林与美国知名环保集团TETRATECH签约并开展合作项目,董事长何巧女表示,东方园林目前正专注于小流域水生态治理、土壤修复和矿山修复。截至目前,东方园林已经分别与清华、人大、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高端学府、研究机构建立研究院和合作平台,其进军土壤修复市场显得雄心壮志。
“虽然土壤修复产业处于快速上台阶时期,但对修复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壤治理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解决方案综合性较强,缺少经验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原因。”盘雨宏认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这一新兴行业里占据先机,盲目跟风介入可能将产生一定的产业风险。
治理任重道远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单位曾于2008年、2009年、2012年先后分三批评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等传统资源大省均榜上有名。
这些城市由于采矿而被破坏的环境,农地和河流亦被污染,无法灌溉和耕作致使当地的经济走向恶性循环。
实际上,土壤修复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和繁重。赵秋香指出,目前的土壤修复工作需要多管齐下,截污和复土必须并重。据她介绍,韶关是目前广东省内土壤重金属超标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大宝山等区域的情况令人堪忧。而去年央视曾曝光韶关“镉大米”一事引起全国轰动。
而在“中国汞都”贵州万山和“广东第一电子垃圾镇”汕头贵屿,情况仍不容乐观。据官方数据显示,万山受污染的土地面积约10万亩,涉及10万人左右;而汕头贵屿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亦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盘雨宏认为,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工业产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结构转型,摆脱单一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才有可能获得重生。他表示,如广东“电子垃圾镇”的转型,通过建立环保产业园,在发展资源回收业务时加强环保建设,杜绝二次污染。
6月30日,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宣布以9.5亿新西兰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新西兰最大固废处理公司,这成为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最大海外收购。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计划在环境整治,以及水和固废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一直被房产业界视为北京“地主”的刘晓光高调进军垃圾处理项目,或许可以视作中国土壤治污新力量的出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