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环保会议-生态智慧城市
2014年10月29-11月1日,第九届香港国际环保博览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30日,展会同期会议:亚洲环保会议-生态智慧城市在6号展馆研讨室召开,来自香港、国外代表与现场观众分享了智慧城市相关概念。
会议由香港能源服务协会主席尹德川先生主持,首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讯技术群组 副总裁及研发群组总监莊哲羲博士介绍了“以资讯通信(ICT)构建生态智慧城市”。随后,施耐德电气 楼宇解决方案总监Marcus Taeck先生就智能工作场所价值进行了介绍;博寮港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刁展威先生介绍了南丫岛社区综合可持续发展策略;香港特区政府渠务署 机电工程师颜康耀先生介绍沙田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性发展。

会议现场图片
"智慧城市"概念、思想和模型由人类思想家与实践家倪会民在1993年提出。自其理念问世以来,倪会民在世界各国进行论证和落地应用。在2008年,IBM在中国大力宣传智慧城市之后,中国政府大力鼓励,住建部推出两批试点城市。同时,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也纷纷开始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2]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