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迈出实质步伐 能源互联网春风得意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提上日程,能源互联网概念在政策导向及社会热议的过程中逐渐明朗,而作为能源互联网基础的分布式能源的建设和推广已处在政策风口处,政策力度正在加码。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主要强调对于清洁能源的推广扶持,这可以看做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推出的信号,分布式能源也必将顺势而起。4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作为分布式能源建设基础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和推广工作,继续推进生物质能发电等应用。
4月中旬,国家能源局表示力争在三个月之内制定能源互联网计划,同时成立中国能源互联网联盟,使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汇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另一方面,我国国家能源局将今年新增光伏电站规模定位1780万千瓦,大大超出社会预期,且不再对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提出限制。在国家大力发展光伏的同时,对分布式能源的建设更显偏爱,未来分布式能源发展必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头戏。
能源互联网多种概念并存
此前,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源互联网似乎有不同的表述。在“互联网+”提法风行之前,物联网、智慧能源、智能电网等都多少同能源互联网有些关联。
但到目前,能源互联网概念尚未在业界达成共识。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的延伸,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持此说法,他在一次能源互联网论坛上称,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电力系统为基础,以接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各种能量管理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苗韧博士持另外的观点,他提出“智慧能源的发展要紧密地跟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整体进行有机结合”,与基于电网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显著不同,至少涉及到生产消费、消费侧、跨能源品种的信息化。在这种概念中,智慧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服务于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要接纳更多可再生能源。通过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精细管理,推进终端节能,在整个能源供应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上下游的价值匹配和消费行为的匹配。
北京邮电大学卢放鸣教授指出,由于多数研究者的背景是能源行业,可能把互联网复杂化了,在他看来能源互联网就是能量流、信息流的整合。
而参与制定能源互联网标准的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东认为,能源互联网要秉承互联网理念,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能源赋予新的数据属性,并实时网状流动,动态调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继而构建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格局、新业态,使得能源产业更开放、更透明、更便利、更高效。
顶层设计即将上报
由能源局牵头、工信部等参与制定的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将于6月提交给国务院。有机构表示,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巨大,根据现有数据测算,预计2020年输配侧与用户侧两端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
业内人士表示,类似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过程,能源互联网的建成需要硬软结合,相辅相成;能源互联网中,电能唱主角,将加快电能在产生和终端消费中对其他形式能源的替代,驱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与信息互联网不同,能源互联网的产生并不是单向降低电能成本,而是有升有降,更加充分地体现电能的商品属性;能源信息天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的潜力,能源互联网是为解决“能源痛点”而生,在新型电能来源和波动电力需求之间创造和谐,推动电能清洁替代。风电、光伏等可持续的新兴清洁电能产生技术的革新和快速发展,但其发电过程中的信息复杂,需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信息和电能的传输、处理和反馈实现可靠、低成本并网发电。
国内某知名证券研究所指出,提高存量电能相关资产利用率,深度挖掘电能交易和电源/电网存量资产和相关资源的商业价值,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及经济意义。
以我国为例,当前我国电能市场年度总容量为5.77亿度,总金额约为3.5万亿,未来10年,年均需求量增速将保持5%,但电能需求的峰谷差异、分地区/分行业差异巨大,相关电源及输配电投资平均闲置率25%,最大值超过50%;由于电能供需不平衡现状造就的市场机会高达每年1万亿,且逐年增加;能源互联网将带来更加低碳、便利的和谐生活,使得社会运转更加安全、高效,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将改变,甚至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技术开创人类能源新时代,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能源系统,并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其重要意义重大,是中国能源创新革命的重要节点,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相关个股有望驶入快车道,公司估值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能源互联网站上风口
利好的消息不仅如此。“互联网+”浪潮之下,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四川省日前审议通过““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上海市也在加紧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互联网金融、能源互联网等成为多家上市公司“互联网+”尝试的方向。其中,能源互联网近期关注度颇高,南都电源、智光电气、积成电子等多家能源互联网概念公司6月3日走出涨停板行情。
四川省6月1日召开的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在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夯实发展基础等方面明确若干项重点工作。
《方案》提出,四川将在制造、农业、能源、金融、民生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交通、文化、旅游、创新创业、政务等重点领域推动“互联网+”应用突破,建设“互联网+制造”云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开放式融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覆盖全省的健康大数据互联平台,大力推进“全企入网工程”,实施汽车客运站及客运车辆Wifi免费上网工程,搭建四川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线上平台,引导设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投资子基金,统筹建设省级政务云平台。同时,将加快推进光网四川建设,加强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配套建设,组建四川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5—10家专注于“互联网+”交通、教育等领域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
上海市将加快制定《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进一步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上海还将加快制定《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上海打造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集聚、品牌效应显著的““互联网+””产业名城。上海还将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等方面实施一批创新工程,实现“互联网+”与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有报道称,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工信部等参与制定的《“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正在收官,行动计划中会包含一批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区。实际上,包括阿里、腾讯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市场。至此,随着“互联网”战略实质性地推进,能源互联网已然站上风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