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军:争议中升迁的环保首虎
张力军:争议中升迁的环保“首虎”
张力军在环保部工作的16年,正是中国汽车行业迅速发展
壮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机动车尾气排放不规范、缺乏标准的时期。
张力军之落马,据传与这一领域相关
文/王珊
“带病提拔”是采访对象形容张力军最多的字眼。
从吉林省环保局到中国环境报社再到国家环保总局,到最后成为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的升迁一路充满争议,却又在争议中一路高升。
7月30日7时40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消息: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条消息开启了中纪委“清晨打虎”的模式,也带来了十八大反腐以来环保系统的最大“老虎”。
在争议中一路升迁
对于张力军来说,1993年是个重要的年份。时任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局长的他从地方到北京,担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仅41岁。
这在外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张力军之前并没有媒体从业背景,却从省级环保局长升任到国家环保总局机关报的社长。“这样的人是否熟悉新闻业务?”对于张力军的突然来袭,当时不少报社员工都有点疑虑。
张力军的上一次升迁同样惹人非议。
1989年7月,37岁的张力军从吉林省舒兰县县长一职,直接升任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此前,他插过队、做过工人,1975年从东北工学院毕业时的专业是有色冶金,与环保几乎搭不上边。
张力军的升迁可以用“快速”形容。仅用了3年时间,他就从吉林市锗厂三○四车间代理技术员、副主任,调往吉林市计划委员会,先任科员,而后担任副处长;大约6年后,他调任吉林省舒兰县副县长,直至县长;1989年升任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后,仅4年时间,张力军便“进京”担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又过4年,1997年,张力军跨进国家环保总局的大门,任职计划财务司司长,正式开启了16年的环保部官员生涯。
然而,快速升迁的履历亦可看出,张力军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并且可以在干部考评中得到赏识。
几位中国环境报人士对张力军的评价是:敢干。刚进入中国环境报社不久,张力军就顺应潮流,利用报社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年代久远,许多人已记不清具体的经营内容,只记得最后是赔了钱,还有人举报其利用报社资产为个人谋利。
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纪检组接到举报后到报社进行调查。调查结论为:张力军个人不存在违规问题,但在决策、管理以及用人上有不当之处。
张力军真正受到外界关注,源于其在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表现。当时,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江水严重污染。
张力军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负责具体指导全线污染防控工作。这不仅需要处理与水利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关系,还要协调与地方政府机构的合作。鉴于松花江水污染还可能间接影响中俄界河黑龙江,俄罗斯对这一事件也极为关注,甚至有俄方专家预测,半个月后,带有“强致癌毒素”的污染水团将抵达哈巴罗夫斯克。
为了打消俄罗斯政府的担忧,张力军坦诚接待俄罗斯代表团。俄方提出急需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的要求,“一台快速检测仪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张力军当即允诺,“将尽一切可能满足俄方的要求”。后来,中俄双方分别派出6位专家,到对方国境内参与中俄联合监测工作,工作组也对俄罗斯媒体持开放态度。
松花江污染事件后来得到有效控制,对这一公共环境事件的一系列处置,也显出张力军的应急和公关能力。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确实是张力军“敢干”“能干”的一个典型事例。
但在国家环保总局内部,对张力军的评价并不高。许多人认为,张力军对部下态度强硬,在处理内部各机构关系甚至有些蛮横。
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张力军也随之就任环保部副部长。不过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在环保部选拔副部长投票时,张力军得票数是最低的,但最终仍然当选。
排放疑云
在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历任计划财务司司长、规划与财务司司长、污染控制司司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2008年就任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后,他也继续分管污染防治、减排、环境执法等实权部门。这其中,被猜测与其落马直接相关的,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政策与标准方面的问题。
据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1997年,张力军踏进国家环保总局之时,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仅有1300万辆。2013年张力军退休时,这一数据已增至2.5亿辆。张力军在环保部工作的16年间,正是中国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代。
然而,梳理这一时期张力军的发言可以发现,在2008年前,其主要关注点是传统企业的污染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从2004年到2008年,《环境保护》杂志先后刊登其数篇发言,均聚焦于上述内容。显然,机动车污染防治并没有被纳入污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至2009年两会期间,张力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中,才开始指出,灰霾天气的增加与大中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有直接关系。
但多位环保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导致张力军落马的问题,可能恰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有关。
原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总工韩应健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目前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不可忽略的是在用车的尾气检测技术和政策。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规范的检测,是促使在用车达标排放、减少机动车污染的重要手段。
国内公认的检查在用车(或发动机)排放状况比较科学的试验方法叫简易工况法,它通过模拟车辆在道路上实际的运行工况(如怠速、加速、等速、减速),能给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整体排放数据。这种方法比既有的无行驶无载荷的方法可信度高,且可以防止一些简单的作弊。
当时,为了推广这一检测方法,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国家标准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HJ/T290-2006《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放测量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软件技术要求》等一整套对尾气测量设备要求的标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标准都只作为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韩应健说:“在用车尾气检测设备若能满足以上测量设备标准,可使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否则,会使检测质量下降,检测结果失去客观性,进而影响到当地环保局和当地政府的正确决策。”
一位环保系统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为推广这些标准,国家环保总局特地组织专家到地方举行了一系列新标准宣传贯彻会,但奇怪的是,宣贯会并没有对设备的准入门槛提出明确要求。这位人士评论说,这个举动不免让人感觉有关领导是在有意拉低准入门槛,让伪劣设备进入市场。
受企业赞助的环保会议
更加令人起疑的是,这一系列地方宣贯会中,有些甚至明确打出企业赞助或支持的牌子,其中就涉及到两家销售“简易工况法设备”的公司,一家是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则是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据公开数据,二者销售的“简易工况法设备”共占有市场总量的80%以上。
根据公开信息,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安车”)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主要生产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和控制系统软件的民营企业。2014年,深圳安车打算上市,但之后因受到举报而被叫停。
举报称,深圳安车“涉及虚假宣传以及检测设备涉嫌伪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检索,的确没有查到深圳安车有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信息。
亦有媒体报道说,深圳安车可能是张力军的实体利益单位。但《中国新闻周刊》多方求证,尚未找到张力军与深圳安车有利益关系的证据。
尽管如此,假冒伪劣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泛滥也已成为严重问题。环保部对此并非不知情。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姚圣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环保部曾对全国近千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当时即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也曾撰文写道:“全国使用简易工况法对在用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的设备约有4000套以上,但90%是拼凑的假冒伪劣技术,检测数据误差高达30%以上。”
2015年2月,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5年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表示:要全面落实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要求为契机,以廉政促勤政,深入推进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力军事件被视为政府向“污染”宣战的重要节点。当然,需要对环境污染与尾气排放负责的不只张力军一人。张力军的腐败,只是让环保腐败走向台前。
有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环保部门已不是往日的“清水衙门”,张力军被调查或许会牵扯出环保部系列腐败事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