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化工大佬怎么看?
梳理化工各子行业在近期陆续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可以发现,几乎都有绿色发展的字眼。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化工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化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行业内多位资深人士,看看这些大佬们眼中,化工行业怎样才能绿色发展。
全产业链绿色
记者:绿色发展是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化工企业的老总,您认为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应该如何定义?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副主席、卡博特亚太区总裁朱戟:简单讲,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全产业链和全方位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项举措。绿色,应该是贯穿整个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太阳能是绿色的能源,为了使用这种清洁能源,很多光伏项目纷纷上马,结果却导致了光伏产业的大量过剩,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绿色发展这个理念我们已经提倡了很长时间,很多跨国企业都是经历过绿色发展历程的,特别是欧洲、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都非常愿意把这些经验拿出来和中国的同行分享,因为这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好处的。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开发一个绿色产品,而是要全生命周期遵守责任关怀的基本要求,因为绿色产品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污染。另外,在化工行业绿色发展问题上,欧洲公司确实比美国公司做得更好,美国政府会更多地考虑成本上的问题,而整个欧洲的环保氛围更加偏向于绿色。
开发绿色业务
记者:目前中国的化工企业正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严重、高端产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化工企业应当如何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呢?
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训峰:确实,整个化工行业目前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公众对化工行业看法比较多,行业安全、环保形势也非常严峻。但是有挑战就会有机遇。华谊集团目前在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华谊的愿景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化工企业集团,成为社会需要、受人尊重的公司。我们一直倡导绿色化工、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但是作为行业自身来说,倡导绿色化工是需要大家共同坚持的。我们的发展原则是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绿色发展。比如说,过去炼焦是我们很重要的业务,这些年已经把这个产业全部退出了,我们在向烯烃业务和下游延伸业务发展,包括碳三、碳四的业务向下游进行延伸。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永远是我们的第一任务。所以我们在HSE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几年通过不断地产业整合,“三废”排放大幅度下降,这也是我们为行业和社会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从被动到主动
记者:绿色化工在未来势不可挡,很多国际领先的化工企业或者跨国公司都已经走在了前面,您是否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可以给中国的同行们分享呢?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李雷:关于化工行业怎样才能实践绿色发展,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从我们公司自己来讲,SABIC已经有40年历史了,公司发展初期,我们套用欧美公司的安全规章手册、生产要求、培训,相应地进行投资、人员培训。一开始我们是被动的,因为不懂,我们向合资伙伴学习,照猫画虎。但是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开始主动把自己绿色发展的指标具体化,并且不断提高标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绿色发展和每一个员工的考核指标挂钩,每一个员工考核指标里面包括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有一些被动的因素,但是我们的员工没有一个人投诉这方面的考核。
另外,我们在确保自己公司做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会和我们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这些利益相关方一起来合作,包括我们周边的居民、社区。并且我们还要把这个文化推广到下一代,推广到学校。所以对不同的公司来讲,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做法,就是从企业文化、年度考核、投资、奖赏等入手,这些是对我们的股东负责,对我们的利益相关方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员工负责,对我们所在的社区负责。所以,在持续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与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是一致的。
转型还需时间
记者:在“新常态”下,企业能否主动采取绿色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帮助化工行业做得更好?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李建军:在普通民众看来,绿色和化工这两个词是矛盾的,谈“化”色变的心理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化工人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离不开化工,离不开石油化工,也离不开煤化工。对于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我们应当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讲,还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跟绿色之间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绿色发展的标准,给企业的绿色发展指明方向,不能空有口号而没有实际的参照标准。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进程中很多不能适应形势的化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有可能要从市场上退出,但是退出市场是有成本的,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身一定要做好绿色发展的准备。同时,国家也要给企业一定时间去适应,给企业一个过渡期,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英、美等国花了50年时间完成了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中国能不能花30年时间完成这个事情,国家层面应该仔细研究和吸收国外的先进做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