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杭州海绵城市探索:“海绵+生态”破解“雨后积水”

更新时间:2017-10-17 10:29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阅读:919 网友评论0

近日的杭州持续多次降雨,让人们体会到秋雨绵绵的威力,一波降温来临,冬夏无缝对接,秋高气爽的天气还没享受几天,有人就换上了冬大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是应了秋景,但比之淅淅沥沥的小雨,一场大雨则考验着一个城市的良心。  

下大雨时走在人行道上,往往最怕“水老鼠”、摔跤,造成这两个尴尬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人行道积水。下沙沿江景观东区公园海绵小道则完美地避开了这样的尴尬。这条小路上仅建设了约150平方米的透水路面,和一整套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在今年5月份竣工以后,就经受住了今年汛期的多次强降雨考验。  

“大雨不湿鞋,暴雨不看海”,海绵城市建设概念因此而生。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我国在水环境治理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向各地推广海绵城市理念,致力于重建城市水循环系统。其实下沙沿江公园,仅是杭州诸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的一个“海绵样本”。那么,杭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近年来都有什么样的进展呢?  

杭州海绵城市怎么建,这其中大有讲究,“市海绵办”负责人史宇光表示,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是避免大拆大建,走精工出细活的路线,做好生态文章,做“锦上添花”的事儿。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时代赋予了杭州新的“水命题”。  

2016年2月,杭州市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杭州海绵建设步入正轨。一年多来,杭州大力度加快海绵建设步伐,把触角伸向了各个区(管委会),全面撒网。  

2016年3月,杭州市正式颁发“海绵计划”,这个因水而兴,因水而灵的城市,将用海绵技术,开始一场重大变革,从而达到城市修补,功能修复的疗效。今后,地上铺“海绵”的城市建设绿色转型,将成为一种常态,建设理念的转变,也将让杭州今后的城市发展重“面子”,也重“里子”。  

如何巧妙地将海绵和环境有机结合?拱墅区的做法即是典型,让生态更加优化。拱墅区拱康路北到余杭区界紧挨着蒋家浜村这一片区域,曾经是一片闲置的荒地。土地闲置,既浪费也不美观,何不利用建造公园的契机,让它美起来,也实用起来?  

2016年11月,拱墅区利用海绵技术,正式对这片绿地进行“大改造”。在改建过程中,利用现状地形在低洼积水处挖出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池塘,它的蓄水量可达3600立方米,在拱康路北延伸段道侧绿化带内设置生态排水沟,公园外围村道雨水也汇入排水沟,排水沟和公园内雨水最后进入池塘,通过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用于浇灌绿化,也为雨水滞留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5月,绿道公园正式竣工,这里一改往日萧条的模样,成为附近蒋家浜村民闲时散步的好去处。  

如果说去年是杭州海绵建设规划布局、建章立制的一年,那么,今年则是全面启动大力推进之年。  

古苑公园、闻涛路绿化带、密渡桥路人行道、丁桥兰苑生态湿地……一个个杭州“海绵样本”节点已经陆续建成,今后,杭州要打造一个体量可观、联片成网的“海绵体”。  

记者了解到,下城区三塘单元将成为杭州首个海绵样板区块,在未来逐步发挥“海绵效应”。在一个比较大的老城区地块,大手笔打造“海绵体”,目前在整个杭州尚属首个。  

三塘单元内的海绵建设为“四位一体”新格局,包括学校、公园、河道、道路4个方面。例如,城北体育公园将通过增加绿植,过滤周围的雨水径流,提升完善海绵功能,进一步打造多功能开放式海绵公园。东新河、西湖漾等新建河道项目,以及新西路、白石路、文南路、再行路延伸段等新建道路,今年也都要引入海绵技术。“这里有不少成熟的老小区,逐步要把老旧地块改造成‘海绵区块’,”市海绵办透露,他们打算通过20余个项目建设,努力改善该区域河道水质,提升雨水收集利用率,缓解老旧城区积水现象。  

其实,早在今年3月,《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杭州将努力建成大海绵格局丰富、小海绵设施高效、江南水网特色突出的海绵城市。到2020年,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40年,城市建成区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杭州要打造完美的海绵城市  

杭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范围,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富阳九区,总面积4876平方千米。海绵城市保护空间和建设空间分别将划分为: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建设改善区和建设示范区,分别予以管控。  

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区:该区域是城市周边的原有大生态系统,应充分发挥其自然水文作用,通过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修复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和水体滞纳区,保护缓坡地、林地、田地、园地、草地等延缓、滞纳、净化雨水的重要缓冲空间,维持并实现城市周边生态空间的海绵性。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区面积约为3233平方千米,占市区面积的66%。  

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区:该区域是海绵城市建设空间边界外的现状建成区,包括郊区的城镇、乡村和乡镇工业,这些地区零散地分布于生态基质中,是城市周边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通过生态手段,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区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占市区面积的8%。  

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区:该区域是海绵城市建设空间边界内的现状建成区,包括已经建成的旧城、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应通过各类工程改造手段恢复地区一部分雨水渗透、储存、调节能力,尽可能减少对城市总径流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区面积约为735平方千米,占市区面积的15%。  

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该区域是海绵城市建设空间边界内未来重点开发新建的区域,现状为耕地、林地、低丘缓坡等生态空间,应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各级规划及建设应落实海绵城市相关要求,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措施,任何新建项目须配套建设雨水低影响开发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面积约为539平方千米,占市区面积的1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杭州海绵城市探索:“海绵+生态”破解“雨后积水”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