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经验:真协同助力蓝天白云常在
【谷腾环保网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各项工作成就斐然,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尤为显著。日前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透露,2023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大气污染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笔者亲历了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十年全过程,对此深有感触。
一是愿协同。十年前,凡经历过繁星无影、雾霾遮日的人们,无不期盼唤回蓝天白云。因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得到了积极响应,淘汰落后或过剩产能、抓转型、减燃煤、治理“散乱污”等重点治理举措得以迅速落实。广大群众也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为大气污染治理增砖添瓦。
二是真协同。京津冀三地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污染治理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形成协同治理一条心。
三是会协同。十年间,三地不仅共同建立了联防联控共享机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共启机制、环境监管联合共查机制,而且在燃煤锅炉取缔提升、农村散烧煤“双代”工程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新污染物治理等具体工作中,形成了跨界检查相互认、跨界联查共担当的创新工作局面。
笔者认为,一个“真”字、一个“实”字,构成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同心共治的真经。经验弥足珍贵,未来值得借鉴。
今年是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如何确保“十四五”攻坚圆满收官,是摆在大气污染治理攻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今年前两个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因受极端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启动橙色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从重污染团形成、传输等过程分析,京津冀周边部分城市的污染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特别是个别城市重污染天数分别达到13天和10天,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最多。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问题看,京津冀区域周边一些城市“两高”污染传输问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不到位问题和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也相对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了有的城市不仅污染治理工作不真不实不到位,还在更大范围内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产生了影响。推动京津冀乃至更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更需要强化协同治理。
树强协同治理的责任意识。工作欠担当,大气好转慢,控污不坚定,蓝天不稳定。一个区域、一个城市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往往会辐射周边更多城市,要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的贡献率都不能忽略。相关省份也要建立联防联控、同心共治机制,每个城市都要增强协同治理意识,不打小算盘,多算大局账。
树强追赶超的危机意识。空气质量排名是促使各地务实推进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每逢不利气象条件,如果某地总是率先形成重污染团并随风传输给其他城市,污染程度总是排名在倒排前位之中,就更应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要认真查一查当地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产生原因何在并对症采取措施,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切不可“新官不理旧账”,更不可盲目引进“两高”项目。
树强协同应急的增效意识。应急做不实,必然出高值。京津冀三地十年来协同应急增效的实践表明,抓住应急响应这个关键环节的牛鼻子,是实现空气质量平时保蓝天、应急保降值的关键一环。每当遇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特别是持续多日不利气象条件产生时,自知本地污染底数较大的城市都应率先启动应急预警,减少污染物排放,最大程度减轻污染积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本地污染程度,而且可以减轻污染传输后果。
树强去伪求真的务实意识。监测数据造假、治理设施造假、整改问题造假、汇报工作造假,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恶疾顽症。有的城市空气质量经常反复,其原因多与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弄虚作假有关联。特别是为应对一时的考核奖评,有的城市不惜以弄虚作假等手段求过关、求政绩。各地要学习借鉴京津冀三地协同求真务实抓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举措,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