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何首次集中通报建筑垃圾问题?

更新时间:2024-06-07 09:3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 谢佳沥 阅读:1312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不少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今天通报的7个典型案例,均涉及建筑垃圾问题,这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集中通报此类问题。

建筑垃圾给发展埋下隐患

根据典型案例通报的情况,监管不力、处置能力建设滞后、违法违规处置频发等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有的地方处置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浙江省杭州市按照规划本该早就建好的141处本地消纳设施截至目前仅建成20余处;江西省萍乡市一直没有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规划,既无消纳填埋场所也无综合利用企业。

有的地方监管缺位,违法处置频发。例如由于长期监管不力,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州市违规倾倒问题多发,城乡结合部问题尤为突出。重庆市41个区县(含开发区)中,有36个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工作长期无规可依。

有的地方因建筑垃圾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凸显。在云南,某公司承建的铁路项目将农用地块作为弃渣堆放场,侵占金沙江岸线,造成原有植被损毁,岸线基本丧失生态功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将约4万吨建筑垃圾倾倒在坪阡水库管理范围内,侵占生态保育区约24亩。

有的地方因建筑垃圾被多次点名。通报指出,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区域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多发。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建筑垃圾无序堆放”的问题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中就曾被督察组指出。

建筑垃圾犹如城市建设过程中伴生的“疮”,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将会给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典型案例通报的是一时一地,但类似的情况应当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

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成因复杂

此次典型案例中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近年来,上海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浆的产生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但是,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消纳场所规划布局不够,处理能力不足。二者冲突下,建筑垃圾跨区域违法违规处置问题频发。

这就导致上海周边城市查处的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上海。如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查处的274起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

此外,浙江省杭州市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通过无运输资质的公司,多次将渣土跨区域非法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同时,由于杭州市城建、交通等部门对工地建筑垃圾疏于管理,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大量无准运资质的“黑车”随意进出施工工地,长期违规拉运建筑垃圾。督察发现,杭州市余杭区富力中心、浙江省人才大厦2个项目将1.1万吨建筑垃圾交由无准运证的车辆运输,并非法倾倒至杭州市临安区太阳村附近,侵占农田约21亩。

“大部分建筑垃圾只能填埋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或是到有其他回填需求的地方处理,但很多城市并没有充足的消纳空间。本地没场地,就只好到外地找。”一家市政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问题,背后的动机和成因很复杂。既有违法成本较低的利益驱动,也有监管缺位制度缺失的影响,还有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与消纳能力的不对等的矛盾。

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地方从完善执法机制入手,如京津冀建立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处理和跨省偷运乱倒整治工作联动机制,联合治理偷运乱倒、违法处置建筑垃圾等非法行为。

有的地方从完善法律法规入手,如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为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提供足够的法治支撑。

相关实践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为一些城市和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建筑垃圾治理应疏堵结合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建筑垃圾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应规定。工程施工单位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备案,或者未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工程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此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建筑垃圾的处置作出了部署和规划。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建筑垃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将建筑垃圾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不断提高利用质量、扩大资源化利用规模。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修订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抓紧解决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能力的突出短板,坚决遏制非法倾倒行为。”有业内人士指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何首次集中通报建筑垃圾问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