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动力电池重镇很缺“车”,下半场如何逆袭
更新时间:2025-01-06 10:58
来源:环球零碳
作者: 王磊明
阅读:372
【谷腾环保网讯】南京是动力电池产业重镇,2020年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如今规模上也是仅次于宁德、宜宾、常州。
从优质企业集聚度看,南京则“首屈一指”:既有国际巨头,又有国内头部;既有传统玩家,也有新势力企业。
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正力新能等企业,以及塔菲尔、中比新能源、荣盛盟固利等“新势力”企业,都在南京建立了生产基地,建成产能超120GWh,规划产能达320GWh,位居国内前列。
近日,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韩国LG新能源官宣中国总部落户南京。这再次增厚了南京动力电池生产重镇的地位。
LG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12月,由韩国LG化学的电池业务分拆而来,并在2022年独立上市,主要配套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4、福特野马 Mach-E、通用凯迪拉克 Lyriq、现代IONIQ 6等,一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第二、三位。
LG新能源在中国布局3家工厂,均位于南京,分别是南京经开区的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爱尔集新能源电池(南京)有限公司和江宁区的爱尔集新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合计电池产能共62GWh,到2025年将扩大至145GWh,成为LG新能源北美外的最大电池基地。
但动力电池的“繁荣”难掩缺车的“落寞”。2023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有20.1万辆,不仅与深圳、上海、西安等城市差距较大,也远远落后于合肥、常州等邻近城市,连前十都排不进。
为了弥补新能源整车的“短板”,南京也曾耗资几百亿支持博郡、拜腾等造车新势力,无奈都不争气。眼看扶持自主品牌有难度,南京下半场改变玩法,开始走牵手合肥打造汽车生态链,以及锻造汽车智能网络的道路。
南京下半场能否“逆袭”?面临哪些挑战?
01
南京造车之心始终澎湃,三路突围
2018年,南京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五大产业地标之一,并确立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进阶全国前三”的目标,目前来看,是实现不了了,但“造车之心”始终澎湃。面对“缺车”的困境,南京一直在寻找破局之道,至少探索出三条路径:
第一路,依托传统汽车根基,拓展电动方向。
南京一直是我国的汽车重镇,汽车也是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长安(南京长安、长安马自达),上汽(上汽大众、上汽大通、南汽)两大汽车集团,全部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如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落地南京溧水,2024年总产值突破120亿元,生产的深蓝S07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已成为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长安深蓝的主力车型;上汽大众南京工厂2008年建成投产,是首个建设在上海之外的工厂,生产的帕萨特PHEV是大众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南京汽车2007年被上汽收购,生产的名爵车型兼具燃油和电动,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第二路,引进新势力车企,打造自主品牌。
合肥投资蔚来的故事为人称道,南京投资博郡、拜腾则被当做“反面教材”。
2016年,博郡汽车获得南京产业基金投资,宣布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电动车制造基地;2019年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获得生产资质;2021年,因资金链断裂和经营不善而破产重整。
2017年,曾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为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的拜腾汽车,将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设在南京。南京给地给钱,期望量产,等到的却是“4年烧光84亿”,最终落得破产清算的下场。
除此之外,南京还于2017年、2019年先后引进了银隆(2016年被格力收购)、知豆(国内第4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曾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2017年独角兽榜单)等明星企业,但都草草收场。
但南京在培育自主品牌方面,并非一无所获,早前布局的开沃汽车、恒天领锐等正在起势。
开沃汽车由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于2010年成立,2011年收购南京金龙客车转向新能源商用车,2017年获得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实现商乘双线布局;恒天领锐成立于2017年,源于恒天集团与中国工程院合作的新能源大轿车项目,已成为商用车电动化的领军企业。
第三路,加强都市圈互动,推动产业对接合作。
2024年12月,南京与合肥签署《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尤以新能源汽车合作为重点。
合肥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一匹“黑马”,汇聚了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江淮、安凯等六家整车企业,集齐了外资巨头、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和华为生态“四股力量”(详见新能源车争霸赛下半场:从产量到生态,谁将问鼎第一城),打出了“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在新能源整车方面可谓“一骑绝尘”。
南京则在电芯、电机、电控、车用芯片、汽车软件、激光感知等汽车零部件方面优势突出。
南京、合肥是国内距离最近的两个省会城市,南京也一直有“徽京”之名,牵手抱团是双赢之举。如国轩高科总部在合肥,南京则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建成了3家工厂。
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首个都市圈,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员芜湖市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正在打造“世界级汽车城”。近年来,奇瑞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无论是产量还是增速,都已位居行业前列,南京也加强了与奇瑞的合作。
02
发力智能网联,抢跑下半场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看电池,下半场看软件。南京在动力电池领域“领跑”、在新能源整车领域“跟跑”、在智能网联领域则努力“抢跑”。
南京是首个“中国软件名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南京着力打造的三大产业地标。2023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000亿元,有望成为南京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坚实的软件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南京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于2021年12月入选全国第二批“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2024年7月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目前,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形成“8+7+3”产业格局,即中汽创智、紫金山实验室、一汽研究院等8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南汽、南京长安等7大整车企业,T3出行、运满满、鱼快创领三大总部级运营平台。
南京其实不缺车,缺的是有影响力的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就像特斯拉之于上海、比亚迪之于深圳一样。南京也有比亚迪,但并没有像合肥、常州那样扶“宁”上青天。
南京应该有车,深厚的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产业基础,一直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做嫁衣,也希望“肥水”流向自家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