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破获机动车检验机构环境犯罪行刑衔接案
【谷腾环保网讯】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机关在北辰区某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内当场查获正在使用的车载诊断(OBD)系统检验作弊设备。
“这一行动标志着全市首例机动车检验机构环境犯罪行刑衔接类案件成功告破。”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移动源支队长石佳良说。
经查,该案涉及出具虚假检验报告2万余份,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车辆检验数据,使大量不合格车辆得以“合法上路”。在历时4个月的侦办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侦查等科技手段,最终锁定完整证据链,对移动源领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打击。
数据异常背后的“猫腻”
2024年12月中旬,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与市公安环食药犯罪侦查总队在日常数据监测中发现异常情况:
北辰区某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上传的检验数据中,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车辆的检验报告中OBD检验结果均显示含有完全一致的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标定识别码(CALID)。这种“异车同码”的明显异常立即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重点关注。
执法人员随即调取该公司的全部检验报告进行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其存在系统性造假嫌疑。在连续数日筛查大量监控视频的过程中,执法人员敏锐地捕捉到检验员在站房内反复出现的“弯腰操作暂停键”和“频繁摸兜”等异常行为,这些细微但规律性的动作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觉,怀疑这些动作的背后存在人为控制检测过程的“猫腻”。
“作弊器的体积仅相当于一个烟盒,隐蔽性强且容易销毁。”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杨成立说。为谨慎起见,执法人员先后暗中进行了8次实地侦查。
“调查期间,通过在线监控平台发现,该公司曾突然停止使用设备,我们一度担心对方已经察觉,弄不好会前功尽弃。”杨成立说。直至2025年3月15日,数据监控平台再次出现异常的CALID码时,办案人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并判断收网时机已经成熟。
闪电行动查处违法作弊事实
2025年3月25日8时,公安北辰分局会议室内,墙上悬挂的高清无人机测绘地图格外醒目,红色标记精确勾勒出检测站各关键出入口的突破路线。
来自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天津市公安环食药犯罪侦查总队、公安北辰分局和北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正在共同研判行动方案。
10时许,公安和执法人员抵达现场准备行动。此时,通过实时传输的车间监控画面可以看到,一名身着灰色工服的检验员正娴熟地将一黑色方盒接入车辆诊断接口。检验员右手快速探入裤袋,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操作着作弊器。与此同时,数据监控平台上也显示,相关车辆检验结果存在重复的异常CALID码。
“行动!”随着对讲机中一声令下,现场四组执法人员迅速出击。执法记录仪中显示:第一组在5秒内迅速控制门岗,其余人员分三路包抄,10秒内精准控制检测站3个关键点位,将站长及3名检验员当场控制。
在犯罪嫌疑人身上,执法人员搜出了尚有余温的作弊设备。“设备还在发烫,数据流没来得及清除。”参与行动的杨成立回忆说。面对铁证,犯罪嫌疑人不仅如实供述了违法使用OBD检验作弊器的事实,还在现场完整演示了如何使用作弊器生成虚假检验数据。
行刑衔接构建监管新范式
执法人员于检查当日启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迅速将完整证据材料移送公安北辰分局。后经公安机关审查,该案于当日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查工作。
“OBD系统检验作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随着我们利用各类在线监控平台不断深入开展非现场检查,能够有效打击这一类违法犯罪行为。”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张语航说,此次查获的作弊装置还具有改写车辆身份识别数据的关键技术特征。
执法人员通过对涉案的两万余份车辆虚假检验报告进行系统梳理,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在关键证据固定环节,针对CALID码重复这一专业技术问题,邀请专家开展质询研讨,通过专业的数据溯源分析和技术论证,为案件侦办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从数据异常发现到刑事侦查介入,从电子证据固定到专家技术支撑,为我市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案规程。”石佳良表示,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天津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部“治、打、断、建”工作思路和“车、油、路、企”检查方针,持续推进机动车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2025年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方式,利用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对全市9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各类不规范问题290余个。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提升执法效能,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协作,完善案件移送、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强化移动源领域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营造公平健康的机动车检验市场环境、为建设美丽天津贡献力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