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东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水生资源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09-11-24 09:47 来源:中国环境生态网 作者: 冯月根 阅读:1633 网友评论0

东太湖是太湖东南隅的一个浅水草型湖湾,地理坐标北纬30°58′—31°07′、东经120°25′—120°35′之间,水面辽阔,总面积约12000公顷。东太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优美的湖荡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在湿地系统生物资源中,水生生物发育良好,植物群丛多样,是众多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及无脊椎动物栖息繁殖的家园。并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重要生态功能。

为了摸清东太湖湿地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基本情况,正确评价湿地资源状况及其所受影响,进一步加强湿地生物保护与水生植被恢复。于2008年度用近一年时间,科学、全面地对东太湖湿地水生生物资源进行了定点观察和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等水生植物

这次调查结果表明,高等水生植物共有75种,隶属36科61属,按其生态习性(在水中生存部位)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湿生植物和沉水植物等主要类型:

(一)挺水植物

植物学特性:植物的根或茎生长于湖底泥之中,茎挺立于水中,部分茎、叶伸出水面,为多年生草木,均具有粗壮的根状茎,花果期为7—11月。

植物种类:主要有菰(茭草)群落、芦苇群落和莲藕、蒲草、水莎草、荆三棱、席草、灯心草、白菖蒲等。

分布:上述植物中以茭草(菰)和芦苇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0—1.5米的浅水处或潮湿的湖滩上,在东太湖沿滩已形成一片广袤的景观,茭草常与芦苇混生,但多分布于芦苇的外缘、每年5—6月份分生枝节,8—9月份抽穗扬花,11—12月份自生自灭于湖中,茭草繁殖迅速,大多分布在行洪出流河口附近。除了茭草(菰)和芦苇优势群落,其它挺水植物大多分散生长,很少形成群落。

(二)浮叶植物

植物学特征:根扎入湖底基质或自由漂浮,茎比较柔软,茎叶浮于水面,系1—2年生草本植物。而漂浮的浮水小植物,根5—11条,聚生于叶状体下。

植物种类:有金银莲花群落、菱群落及莼菜、芡实、荇菜、茭白等。东太湖漂浮植物较常见的有满江红、槐叶萍、水鳖、小浮萍等。

分布:此类植物大多分布于风浪较小的湖湾浅滩地段。这群落约近30%,但有季节变化的特征,尤其在夏秋杏菜等浮叶植物生长旺盛,汛期大风的作用下,常会引起湖水猛涨,随后则自然消退。但是在水草丛生的湖岸或湖湾处,往往会出现相对的“静水区”,此区恰好是浮叶植物生长的良好场所,莼菜、芡实、茭白、荇菜等浮叶植物,尤为适宜。漂浮植物中的满江红,即绿萍,它是与固氮的鱼腥藻共生的蕨类植物,含氮量较高,繁殖较快。

(三)沉水植物

植物学特征:根着生在底质中,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茎细而软,有些沉水植物的繁殖器官挺出水面。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沉水草本,是完全的水生植物。

植物种类:东太湖沉水植物优势群落有马来眼子菜群落、伊乐藻群落、微齿眼子菜群落、金鱼藻群落、苦草群落、穗花狐尾藻群落、轮叶黑藻群落还有聚草、菹草等。

分布:沉水植物是东太湖最广的水生植物,约占60%以上。主要分布东南部水域,一般在水深0.5米以上的中位滩地,是鱼类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和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

(四)湿生植物

植物学特征:部分茎叶没于水中,当湖水退落时长在湖滩,有根、茎、叶、花、果实。其抗旱能力最小,只能在很湿润的空气或土壤中生长。

植物种类:水芹、水马齿、矮茨菇、水车前、荸荠、水芋、雨久花、鸭舌草、水葱、水花生、水葫芦等。

分布:主要分布在沼泽化的地方,在湖湾、河流港汊等处都有生长,在湖滩上湿生植物往往与挺水植物混杂生长,很少形成群落。

水生植物即适应水中生活的植物,环境适应性较强,它们的植株和茎叶的形态以及生长方式,能够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茎叶,能够随湖水水位的缓慢上升而不断地增加;但是不会死亡,漂浮植物的根,当湖水退落、滩地露出时,就很快扎入湖底的泥土中,吸肥生长。即使是沉水植物,只要湖水不干涸,它就能存活。

上述主要类型的水生植物,在东太湖均占有一定面积,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1960年东太湖挺水植物的菰群落和芦苇群落占东太湖面积12.8%,1983年这两个植物群落面积扩大到34.2%。1991年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调查表明:东太湖水生植物有芦苇群落,菰群落、聚草+微齿眼子菜群落,微齿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群落,马来眼子菜+聚草+黑藻群落,苦草+轮叶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其中菰、苦草、轮叶黑藻面积最广,约占东太湖覆盖面积的80%,其分布各有特点:菰群落,多分布在沿湖湖区,水深在0.7—1.2米左右,底质松软而深厚,生长茂密处的覆盖度为80%左右,特别繁茂区段,覆盖度达95%以上,这是一宗最广袤的群落。苦草是沉水植物中面积最大的群落,主要分布在东、西茭咀及东、西太湖交汇处,水深在1.5—1.8米,这一水域的苦草群落较纯,在湖区中部也有分布,与马来眼子菜组成群落。

再是轮叶黑藻,伴随马来眼子菜,沿着茭草群落的下缘,作环带状分布,在群丛间混有较多的大型藻类,如珊瑚轮藻、无色丽藻、易碎轮藻等。这些藻类均具有假根,着生于湖底,上部具有多级分枝,长势旺盛,群落间还伴生苦草、聚草和微齿眼子菜等。

谷孝鸿、张圣照等(2002)对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分别占东太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莕菜+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

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含量,清除藻类和净化水质方面起到极为重要作用,有资料称:多种高等水生植物对氮、磷和多种金属及酚、氰、农药等有机物都有吸收、积累和转化的能力,如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须根发达,生长快、繁殖强,漂浮于水面,有利吸收水中营养盐分、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天然湿地能清除40—70%的氮,以芦苇为主的东太湖湿地植被具有很强的拦截、净化外来污水的能力,王为东(2001)认为,芦苇地下根状茎形成的根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污染物吸附转化界面,使大量的氮、磷污染物在该界面得以截留,水质得到显著净化。

二、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与水生植物一样,构成东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太湖底栖动物种类较多,底栖动物通常指生活在湖泊底部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东太湖底栖动物共8纲39科57属76种。常见的底栖动物群落有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如蟹)、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纲(如螺、蚬)及瓣鳃纲(如蚌类)、环节动物中的寡毛纲(如水丝蚓等)。很多底栖动物既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又是青鱼、鲫鱼、鳊鱼、鲤鱼等鱼类的食物链。

在这些底栖动物中,主要种类是湖螺、河蚬、河蚌、沙蚕、尾鳃蚓和摇蚊幼虫,这些对于单位面积的动物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底栖动物的分布,受湖水的深度、底质性质和水生植物生长的疏密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湖段,分布是不同的。一般在水深的情况下,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减少。湖螺分布于浅滩,最适水深为1米左右,当水深达到2米时,出现的个数就很少。河蚬分布于较深的地带,最适水深为1.4—2.0米,摇蚊幼虫和沙蚕,最适水深在1.3米以内,但沙蚕在水深达2.2米的湖底还可能出现。

底质的性质对底栖动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底质是淤泥或沙质淤泥,主要分布螺、蚬、水蚯蚓和摇蚊幼虫等,数量比较多。表层底质是沙土或粘土而底硬的湖底,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多,往往仅见到沙蚬和一些小河蚌。另外,水生植物生长的疏密与底栖动物的分布也有密切关系,环节动物、水昆虫和湖螺的数量是随着水生植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河蚬所分布的情况相反,水生植物产量低的地带数量多。总的来看,水生植物生长茂密的湖区,所分布的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水生植物生长稀疏的湖区为多。

三、鱼虾类

东太湖水体庞大,基础饵料丰富,鱼虾种类繁多,是淡水鱼类的重要基因库,水产品总量较高。但鱼类结构与太湖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东太湖底泥介质、有机物含量、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生物链及其水位水温的变化。以底栖动物为食物的主要鱼类有青鱼、鲤鱼、黄鳝等,以湖底有机物藻类和水生植物为食物的鱼类有鲫鱼、草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物的鱼类有银鱼、梅鲚鱼等。调查发现,东太湖鱼类共有9目16科50属67种(亚种),以鲤科为主。主要的鱼类有:银鱼、白鱼、桂鱼、鲈鱼、鳊鱼、鲤鱼、鲢鱼、鲫鱼、青鱼、草鱼、鳗鲡、鳙鱼、梅鲚鱼等;介贝类有:龟、鳖、虾、蟹、螺、蚌、蚬等。其中,白鱼、白虾、银鱼合称为“太湖三白”,但三者间存在着种群之间的竞争。由于东太湖围网养殖面积较广,大闸蟹围养就达10000公顷,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鱼虾种类数量年际间的变幅也较大。

四、其它适水动物

主要有青蛙、蟾蜍、野鸭、白鹭等

从东太湖湿地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中可知,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更有鸟类、兽类、水禽等珍稀动物栖息生活。但与前人调查资料作比较,东太湖湿地生物资源生态退化较为严重,生物群落也在演替,水质富营养化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湿地水生生物间演替使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出现动态变化,如眼子菜、荇菜、芡实等叶片集聚,覆盖水面,光照条件发生变化,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和底栖动物及鱼类发育。而高等水生植物因繁殖能力强,继而影响鱼类的种类和生长等等。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特征。因此,东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及时,保护和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的方法。同时,切实加强东太湖综合整治和生态系统管理,致力建设“生态文明”,高度审视太湖流域的永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东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水生资源调查报告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