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太湖水污染治理:过度养殖需让路
金秋九月,又是大闸蟹集体上市的时节。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附近水域,密密麻麻的竹竿和鱼网遍布湖面,围成很多不规则的围网养蟹、养虾区域,一眼望去看不到头。这是9月23日记者随“帝亚吉欧东太湖水源地保护项目组”在东太湖实地考察看到的场景。面积共18万亩的东太湖,目前围网养殖面积仍有将近16.9万亩。
而在当前铁腕治污的背景下,苏州政府近日已明确表示,继西太湖全部围网被拆除后,年内东太湖围网也将被清理,全太湖只在东太湖指定水域保留4.5万亩围网养殖安置水面。
在密布的竹竿和鱼网之间,记者难得看见了几小片相对清澈的湖面。负责东太湖水源地保护项目的邓建才博士向记者介绍,那是项目组正在开展的澄清水质实验性工程。通过在东太湖开辟大批试验区,以观察不同的围网养殖技术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在围网养殖区内对沉水植物进行修复。
东太湖水源地保护项目,是近年来国内首个由外企和非盈利的环保机构合作参与、在东太湖流域进行的水资源保护项目。作为项目出资方,帝亚吉欧酒业集团向记者介绍,经过一年研究,已经完成了东太湖生态系统的本底调查,采集到丰富的信息,希望能为整个太湖的环保工作提供经验。截至2008年5月29日,实验区域内总含氮、总含磷浓度的降幅分别为57%和75%。
记者从东太湖东山镇村民处了解到,目前东太湖的网围养殖主要都是大闸蟹,一斤大闸蟹市场情况好的时候每亩水面年收入1万元左右。因为有丰厚的利润,当地还有一些养殖户自然不愿意退养。但太湖上的过度养殖仍在威胁着太湖的生态。邓建才介绍,目前东太湖水质存在恶化趋势,湖面沼泽化严重,行洪通道淤积受阻,对东太湖的水环境、供水安全和正常泄洪都具有一定威胁。并且,东太湖作为太湖向下游泄洪、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有限的经济效益,这一发展模式必须改变与反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