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拷问企业社会责任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在当日被央视曝光,自有其深意,而对于有着50多年历史、年销售额近50亿元的哈药来说,从陷入污染门的这一刻起,就必须面对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打着“追求人类健康”的旗号,却从事着肆意排污、破坏环境、危害居民健康的活动。之后,该企业被下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环保部门将对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事项给予行政处罚。
曾有人说,环保是医药行业的生命线。作为全国医药行业的“百强企业”,哈药危机所折射出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给整个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
“治病”还是“致病”?
央视“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一片,呈现给观众的是怵目惊心的场景——地处哈尔滨城区西南部的哈药总厂,周围被高校、医院和居民区所环绕。但这里,“地上堆的,水里流的,空中飘的;固体、液体、气体”,却时时刻刻危及人们的健康。
记者从哈药公司2010年的年度报告中了解到,作为上市企业,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条涵盖原料药、制剂和医药商业的完整产业链,并且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优势企业,打造了产销一体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其中,央视所曝光的哈药总厂是国内头孢菌素类药品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药品生产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4.61亿元。
如果不是通过真实的镜头,很难想象一家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药龙头企业,竟然成了污染环境、损害人民健康的排污大户。
环保投入不足是症结
在全国医药行业,哈药的名头十分响亮。这除了得益于近年来企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另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广告营销方面非常“舍得投入”。
从哈药公司最近两年的年度报告披露中可以发现,2008年、2009年其广告费用均在4亿元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惊人的5.4亿元。通过各种媒介广告的狂轰滥炸,“哈药六厂”、“护彤”、“严迪”、“泻立停”、“盖中盖”等品牌,在业内外已具有广泛的知名度。用该公司负责人的话说,“这是公司最大的无形资产”,也为公司和股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然而,相比广告投入上的“大手笔”,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却显得十分小气。尽管公司在年报中称“历来重视环保工作”,并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减排及清洁生产。但数据显示,2010年哈药公司用于废水、气味、烟尘、二氧化硫减排等方面治理的新增投入仅为1960万元,不及其广告投入的零头。
对此,在近日召开的哈药总厂污染调研现场会上,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副主任白保柱的表态切中肯綮。白保柱认为,哈药环保投入不足,在这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据记者了解,哈药这两年不舍得在环保方面花钱,也与其整体搬迁计划迟迟不能启动有关。有媒体报道,两年前哈药总厂就因环境污染问题被曝光,此后哈药总厂的搬迁计划就列入了讨论之中。不过,由于选址问题和近百亿元的搬迁成本,使得这一治本之策一直没能付诸实施。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哈药污染事件反映了目前制药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环保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些企业寄望于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只想着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却置社会责任于不顾。而政府有关部门在监管层面的缺失以及执法环节的疏漏,也使得这一问题未能得以解决。
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制药业的排放污染问题,拷问着企业的良知,而对环保的重视和投入,则成为衡量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标尺。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两年医药企业面临生产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不少企业吝于在环保等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加大投入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医药产品的生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而环保治理的巨大投入必然会降低企业利润。以此次哈药总厂为例,仅污水排放一项改造就需4000多万元,全部改造完成,投入预计在1亿元以上。该人士表示,重视环保会使得一些企业减少产量,加大环保投入又增加了成本。“因此,单从经济因素考虑,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取舍”。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重新洗牌难以避免。一些规模小的医药企业很可能因为环保壁垒而被淘汰。而那些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当前,环保已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一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成为国际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因此,专家指出,制药企业环保投入成本里也隐含着“机会成本”,高水平的污染治理能力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贸易机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