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环保质疑
“加拿大要把能源卖给想购买的人。”加拿大总理哈珀2月10日在广州强调,加拿大将加强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分析人士预计,哈珀将与中方讨论加拿大的石油资源特别是油砂开采、输送项目。然而,油砂自从开发之日起,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对浪潮。
作为项目实施地的原居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英卡(YinkaDene)第一民族联盟在哈珀访华期间,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项目计划铺设的这条连接阿尔伯特省油沙田和太平洋长达1200公里的输油管道,侵犯了我们原居民的权益。我们将行使合法权利,保护我们的水域免受石油泄漏的威胁。”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在加拿大油砂项目上投资了数百亿美元,然后,不断增大的环保和国际社会的阻力,让油砂的持续开采进入了两难境地,也给中国的投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张,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水电、油田等矿产开发的环境代价与人道代价成为国际环保组织和政府、民众甚至媒体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此次加拿大油砂事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海外投资引来非议
加拿大阿尔博塔省的油砂埋藏约有14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二大石油储备。由于油砂开采成本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高于一般原油,因此,国际众多环保组织对于该地区的油砂开采一直持反对态度。据环保机构统计,由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油砂开采,致使该地区每天有13个橄榄球场面积的原始森林在消失,年用水量相当于整个阿尔博塔省的2倍,每天产生废水180万吨,被破坏土地面积已超过1.1万平方公里。
作为原住民代表的英卡联盟表示,恩桥公司以往开发的项目一向劣迹斑斑,1998~2008年间,共发生680起漏油事故,仅2002~2011在美国就有170起漏油事故。“我们拒绝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对油砂的抗议活动从开发之日就不断上演:2011年9月26日,众多加拿大民众齐聚国会山,要求哈珀总理及联邦政府停止不计后果的油砂开发;2011年11月6日,1万多名民众包围白宫抗议Keystone输油管线(加拿大通往美国的一条输油管线);4天后,奥巴马宣布将不会同意Keystone计划。
然而,数年来中国企业已经在油砂项目上投入巨资。最近的一次是中石化在2010年以4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康菲公司持有的加拿大油砂项目9.03%的权益。
“我们反对将商业的短期经济利益置于巨大的环境生态及社会人文的长期代价之上,因此,我们强烈反对加拿大的油砂开发;我们希望中国投资者对其海外合作伙伴的行为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作出更理智、更符合社会利益的投资。”加拿大一家环保机构和谐基金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仅仅是抗议和示威,还不算中国海外投资遇到的最糟糕的情况。缅甸联邦议会在去年9月30日宣布,吴登盛总统在其任期内搁置中缅两国密松电站合作项目。缅甸密松水电站总值36亿美元,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重大水电项目。
根据环保NGO国际河流组织的统计,截至2011年3月,大陆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全球68个国家参与了至少251个大型水坝项目,包括全球24座最大水电站中的19座。包括苏丹麦洛维大坝、伯利兹的恰里洛水电站和柬埔寨的甘再大坝等水电项目,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如苏丹的麦洛维大坝,国际环保组织普遍认为,这一9.8公里、世界最长的大坝将带来大规模的社会和环境影响,174公里长的水库将导致7万人从富饶的尼罗河流域迁往贫瘠的沙漠地区。项目责任方虽允诺向移民安置区提供灌溉水源,但土地太过贫瘠,不足以为移民提供生存所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2006年评估了麦洛维大坝的环境影响后认为,麦洛维大坝没有解决洪灌农田造成的泥沙损失、大坝淤泥、河堤侵蚀、流域地下水补给减少、鱼类洄游阻断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中国海外投资缘何屡屡遭受诟病呢?
教训很多学费昂贵
据来自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688.1亿美元。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别为2281.4亿美元和438.8亿美元。
尽管中国对外投资非洲其实只占一小部分,但它所受到的争议是最大的一部分(近年来在东南亚投资的水坝和拉丁美洲的矿产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为什么?全球环境研究所的项目官员任鹏的理解是,非洲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殖民地,所以成为比较敏感的地区。
“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海外的投资往往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因为很多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相对投资环境比较成熟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或发展国家已经开发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剩给中国的只是这些偏远地区,不易开发地区,容易造成生态灾害的地区,这是从投资的角度。”在对众多项目周边的环境进行研究之后,任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是中国海外项目屡受非议的一个现实原因,但更让国际社会质疑的是,大陆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项目,没有普遍采用目前国际通行的“赤道原则”,忽视环境和社会责任。“我们知道在国内很多中国企业也没有履行他们的环境和社会责任,造成了很多环境灾害。曾经有一个经理说了一句特别精华的话,在国内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国外都是问题。”任鹏回忆说。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国内作开发的时候,往往是企业拿一笔钱去找当地政府,剩下的所有事情由当地政府来完成,比如说拆迁、补偿。在国外就完全不一样,拆迁补偿涉及到当地居民和社区的时候,需要企业一个一个去谈,因为国外的土地产权很多都是私有。
任鹏透露,在秘鲁中国某公司就把国内的这套做事方法复制了:在跟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后,直接设备进场,但是当地居民不干了。跟他们谈判,挨家挨户去谈,付出的成本代价是非常大的,晚开工一天的损失就是100万美元,这成了一个惨痛的教训。
“中国海外投资造成了这么多问题,在2005年还没有认识到是问题,到现在认识到是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任鹏认为。
如何解决棘手问题
中国企业的海外环境表现,的确已经成为很多机构共同关注的话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撰文指出,对于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东道国应该多一些宽容,共同解决问题。他强调,许多东道国对中国投资市场准入要求比较严格,自有其必然性。我们需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越来越多的东道国、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适应和习惯中国投资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国投资更严格的安全审查视为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另类认可,我们必须承受这种崛起的代价,这是大国崛起过程中无可逃避的阶段;但发达东道国必须明白,怎样做才符合他们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愿我们的贸易伙伴能够通过包容之心来增进国家利益。”
对此,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顾问高宝玉认为,如果能对走出去的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在企业内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如ISO26000,它是国际化标准组织去年刚出台的一个新的社会责任指南),这将有利于企业减少对社会、环境、社区的影响。
“我们不是简单地反对水电水坝建设,而是推动和促进可持续的水电水坝项目。”任鹏表示。
他所在的全球环境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指南,并参与培训企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五到十年之内,在全球能够建立一套对所有投资者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定,同时要重视环境和社会标准的规则。”
来自创绿中心的环保人士于音曾经在东南亚生活和工作很长时间,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缅甸的水电项目我也看过,搬迁之后,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可能连温饱都达不到。并不是说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给了政府钱,再给一些老百姓钱,这个项目就是可持续的项目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也要考虑中国的海外投资是否对当地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让国内企业开始逐步学习和思考如何提高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
她曾经去过老挝,那里有一两个的澳大利亚人开的矿,他们有一个项目是专门给老百姓培训,给老百姓分红,每年的一些盈利他们会给到老百姓,会给他们一些种树培育,养牛等各方面一系列的培训,设计一些教育基金。“那个矿在老挝非常重要,占到老挝GDP的50%以上。中国五矿兼并这几个矿产之后以后,对公司治理没有作任何改动,把整个管理团队都留下来,社区、生计、环境管理规划团队都留下了,他们每年还要从五矿总部派人去学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