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专家:农村治水“桐庐模式”值得全国借鉴
更新时间:2013-11-25 11:49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阅读:717
11月23日-24日,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杭州桐庐召开。以人工湿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实现县域内行政村全覆盖的农村治水“桐庐模式”受到与会环保专家好评,“桐庐的治水做法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说。
为改善农村污水治理的盲区,近年来,桐庐积极探索以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其处理模式主要是先将村民家中的污水纳管排放至窨井,并汇入村里的污水池,经沉淀、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沉砂池等处理,出水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在污水池旁的人工湿地上种植美人蕉、菖蒲、麦冬等亲水性植物,通过根系吸附净化污水。
通过持续投入、技术创新,桐庐建设了2000余个污水处理工程,铺设管网2500公里,建造窨井7万余只,率先在全国编织起一张覆盖县域内所有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网络,对改善当地农村的水环境发挥了明显作用。监测数据表明,最近6年来,富春江桐庐段的出境水质均好于入境水质。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已是第三次来到桐庐,他告诉记者,种在湿地上的那些亲水性植物通过根系吸附净化污水成长,不用浇灌,已成了农村一道亮丽风景。“农村的环境美化了,村民们也从心里接受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桐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