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和环境,应引入第三方监测 走出雾霾,要把汽车插到电网上
每天要喝的水、要呼吸的空气,它们的质量怎么样,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些问题称为“心肺之患”。
浙江省在“五水共治”以及雾霾治理方面的投入很大,这两方面的工作应该怎么做才最科学?
4月26日,2014’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跨界学术峰会在浙江人民大会堂举行,4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术大腕以及一位企业家,聚焦的脑力风暴就是如何最科学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山青、水秀、气净、天蓝”,这也是浙江省社科界和自然科学界之间首次跨界学术盛典,由省社科联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和钱江晚报联办。
第一次峰会,就五水共治和雾霾治理开讲的专家分量很足,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资源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侯立安;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魏一鸣;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沈满洪;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以及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凌兰芳。
省社科联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形式今后也会继续下去,今后峰会将选择两界共同关注的主题,每年举办一次。
几位嘉宾的讲座都很精彩,在讲座之后的时间,现场的观众也向专家抛出了很多问题。
问题1:五水共治中,怎么建立一个工作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沈满洪:
现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多,比如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一直还在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到现在依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有一个版本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北京市排在第一位,这样的结果我们老百姓无法接受。
所以我个人觉得,五水共治方面,也可以探索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水资源,总体上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就这个资源来说,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未必要去建立综合性指标。
五水共治就是用水取水总量控制、排污总量控制、水资源效率这三条,执行到位的话,也可以不用建立综合性指标。在给定的约束性条件之下,再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问题2:大家都知道要发展新能源,但怎么处理新能源高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魏一鸣:
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我们没法改变现有能源格局,但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组成部分,是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有序地发展水电,安全地用好核电,因地制宜地使用风电、太阳能。
现在的新能源投资规模大,风险大,比如在西部钻一口页岩气井,一口井就要7000万元,还未必有效,这需要国家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审批政策等支持。
个人认为,在中国要推动新能源发展,国家政策要到位,管理体制要到位,市场配置和人才需求都要到位。现有的能源格局,新能源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资源性配置发挥市场作用。未来整个大的能源革命,也需要高素质人才。
问题3:五水共治、雾霾治理中,公众能做什么?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凌兰芳:
五水共治过程中,不仅仅改善了环境,改善了资源,而且改善了市场秩序。比如10个企业里面,只要有1个在偷排,就是对其他9个企业不公平。现在很多企业的排放、生存是不规范的,靠潜规则生存,白天不让排,就晚上排,明处不让排,就在暗处排,偷排和偷税漏税性质是一样的,因为凡是优秀的企业,在这里投入的成本就高。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市场信息的不完善、不规范,说句玩笑话,做企业是“谁讲诚信谁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为普通公民,大家的公民意识强了,也要参与到这些工作中来,对企业、对政府部门的强力监督、监管,都是公众要参与的事情,在各种场合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参与。
问题4:雾霾短期之内很难控制,室内PM2.5怎么控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资源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侯立安:
人类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有统计数据,这个时间比例是70%~90%,特别对于儿童、老人、病人,室内空气关乎着我们人类的健康。
怎么控制PM2.5,首先控制室内污染源包括做饭、烹调、抽烟、家具等。
在油炒烹炸中,油烟机搞得不好,气体排不出去,PM2.5会比较高,家具里的甲醛超标,都是PM2.5的贡献源。所以要尽量保持室内整洁,选家具要绿色、环保。
另外,室内和室外大气是相连的,雾霾天的时候尽量少开窗,少通风,最新进入室内的风要进行系统净化,用合格的空气净化产品,使得进入室内的风PM2.5含量尽量低。
比如有一个版本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北京市排在第一位,这样的结果我们老百姓无法接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