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各地垃圾分类自创“样本”
更新时间:2014-08-19 07:17
来源:
作者:
阅读:1375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是桐庐县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特色,各地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身的宣传引导办法,自创“样本”,广泛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
观看杜于村垃圾分类宣传片、邀请垃圾收集员介绍工作经验、让垃圾处理设备工程师做业务培训……日前,横村镇召开了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会,增强基层垃圾分类收集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扎实的基层保障。
横村镇是桐庐县农村垃圾分类先行先试乡镇,要长期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必须重视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在实现全镇推广的基础上,今年该镇又通过摸底调查、查漏补缺、加强指导,不断巩固垃圾源头分类成果,完善各村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7月,该镇对27个行政村(站)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半年度摸底考核、排名。“垃圾一定要分好类,确保可利用的垃圾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每到一户村民家中,检查人员都会耐心嘱咐。检查分别针对一村一建、多村合建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实现摸底彻底,掌握全面。
针对检查中发现村(站)多,垃圾站房多,垃圾分类效果分布不平衡的现状,该镇专门向驻村干部、走亲干部、村主要干部、村垃圾收集员了解情况,层层推进,直达源头。并针对不同的村,不同的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
经过3个多月的正常运行,该镇垃圾分类模式实现多样化齐发展。其中阳山畈和双溪村是垃圾分类先行村,早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一村一建的杜于村自创“垃圾桶编号+垃圾袋上门收取”的模式,也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还有多村合建的柳岩村和香山村,开创了自己的模式。他们各自做好所在村的垃圾分类工作,香山村每天收集的可堆肥垃圾按时运往柳岩村的垃圾站房,两村工作配合默契。此外,环境卫生良好的白云村和湾下村,还在积极探索无保洁员模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一场极具特色的垃圾分类行动,同时也在富春江镇持续上演。
近段时间以来,富春江镇金家村的“垃圾分类帮帮团”在村里“火”了。这支由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老年协会共同组建的垃圾分类“示范户”,在全村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功不可没。
富春江镇金家村被列入富春江镇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但由于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垃圾分类工作落到了老年人肩上。然而文化水平普遍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等现实原因,使得发放倡议书这样的书面宣传方式,较难被老年人接受。如何让老年人更直观、更明了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了该村努力的方向。
经过探索研究,该村创新思路,成立“垃圾分类帮帮团”,其中村老年协会成员带头积极行动,主动投身垃圾分类工作。老年协会理事会成员首先按照要求做好各自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当起“示范户”,并帮助“银龄互助结对户”也成为示范户。同时制作联系牌,张贴于每家每户的墙上,通过一户带一户,一组带一组的方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倡导,使村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逐步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与此同时,村老年协会理事还主动提出以村民喜闻乐见的纳凉晚会等宣传方式,让老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