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源头抓治水 监督保成效
浙江省东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部署,从源头上抓整治,从本地实际出发,统筹“五水共治”,突出污水处理,积极探索长效机制。
《东阳市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工作目标,即到2014年年底,彻底消灭黑臭河,全流域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到2015年年底,东阳江、南江基本达到Ⅲ类水质;到2016年年底,全流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
源头治理工业污染
东阳市在去年的水环境整治中,关停污染企业572家、制砂企业95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违法排污企业负责人22人,行政约谈26人。
今年,东阳市继续加大印染、造纸、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整治力度,年内计划完成41家工业企业的整治任务以及10家电镀企业的整合入园工作。
东阳市对重污染企业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在白云街道开展试点。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白云服装园区内的三类工业用地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或商住用地;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执行更高的排污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标准要求控制在100mg/L以内,倒逼无法实现达标整治目标的企业加快转型。时机成熟后,这项措施将在全市推广。
治水列入村干部竞职承诺
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东阳市关停养猪场206家,改造提升治污设施104个,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65个。同时,设立水产养殖禁养区。大力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等专项整治,并对废弃化肥、农药及其废弃包装物实行集中回收和无害化处置。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东阳市将治水列入村干部竞职承诺和创业承诺。同时,充分发挥建筑强市优势,组成18个设计小组参与农村治污设计。东阳市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统一设计、统一管材、统一监理,并制定了示范村标准、图纸标准、施工标准,确保农村污水处理效果。
东阳市还编制了《东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4~2016)》,将全市390个行政村(居)、1249个自然村全部纳入规划范围,力争到2016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自然村全覆盖,今年将完成总任务数的60%。
全民抓治水
为倡导全民治水,东阳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东阳江、南江的河长,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村书记、村主任分别担任各自辖区内的河段长。每条河道边都按照“五个有”(有河道名称、河长姓名、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的要求设置监督公示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此外,东阳市组织党员干部、环保志愿者、义工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护河队”,市委书记徐建华任总队长,开展“万人护河”行动。
东阳市以“周三集中护河活动日”为载体,每周三全体机关干部、镇乡街道干部都要到所联系的村,开展为期一天的清理垃圾河行动。所有市级领导要到联系镇乡街道进行巡查,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集中清理行动。目前,全市已基本消灭80条垃圾河。
消灭垃圾河之后,东阳市又盯上了黑臭河。东阳市采取每条河段“一张水系图、一本任务书、一个时间表、一份报告书”的工作机制,推进黑臭河整治。尤其针对老城区小溪黑臭现象突出的问题,开展了“五溪整治”,摸清河道所有污水直排点,完成截污纳管点161个,清理淤泥15000多吨,对河道两岸进行修复美化。
建立倒逼式考核制度
为确保治水成效,东阳市建立了倒逼式考核制度,将治水列入机关部门和镇乡街道年度考核,分值为20分,占比最高。
对治水工作考核优秀的单位部门和镇乡街道,东阳市委、市政府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奖励,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对治水工作考核优秀的行政村(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并在农村党员星级评定、评先评优、兑现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未完成年度治水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及主要领导,在年底评先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以来,东阳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已就黑臭河治理对5名镇街主要领导进行了行政约谈;各镇乡街道也对30多名村干部进行了行政约谈。
今年1月~5月,东阳市东阳江、南江两江流域地表水省、市控制断面水质持续好转,其中Ⅲ类水占93.4%,同比上升6.7%;劣Ⅴ类水占3.3%,同比下降3.3%。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