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宣传要具有实用性才能更得人气
更新时间:2014-10-31 12:15
来源:
作者:
阅读:676
曾经,法制、投入、宣教、科技被称为环境保护工作的4个轮子,一起旋转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然而,一段时间,环境宣教工作慢慢被边缘化,成了“敲边鼓”。一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把宣教部门当成了“摆设”,认为宣教工作是“鸡肋”。但出现重大环境状况时,又把宣教部门推到了最前沿。
逃离“鸡肋”困境 环保宣传接地气才能更得人气
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参观者
你知道自己洗澡时掉的头发流向何方吗?日前,“挑战你的勇气”污水处理厂体验日活动吸引了广东工业大学24名大学生参加,当学生们看见大学城4号泵站格栅绕着密密麻麻的头发,得由人冒着强酸恶臭清理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而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同日发布的《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则显示,受访居民最关心水污染治理,比例为38.8%,但仅有不足8%的广州街坊表示一直或经常参与环保活动。
沥滘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污水处理能力为50万吨/天,负责处理海珠区、长洲岛、洛溪岛、大学城的生活污水。位于大学城科学中心对开的4号泵站收集了整个大学城师生、居民近30万人的日常生活污水,每天将3万吨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被比喻为大学城最脏最臭之地。
日前,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挑战志愿者来到大学城4号泵站,刚走进负一楼的下沉式泵站,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紫珊不禁捂住鼻子,“好臭……”泵站站长陈伟尴尬地笑了笑说:“藏污纳垢,味道确实大了点。”
2名大学生挑战的任务是用钩子清理脏格栅上的脏东西,只见其密密麻麻绕成团,气味奇臭无比。陈伟说:“大学城很多建筑并没有化粪池,粪便直排到污水管道,所以在泵站收集的东西中,也有粪便在里面。那些格栅上的东西多是大学城居民洗澡脱落的头发,其进入下水道后被格栅阻拦。缠绕太密则会影响污水的收集,所以我们要定期清理格栅。”
“在这里时间长一点就很难坚持,那股味道确实难闻。”体验完之后,挑战者肖云帆感慨道:“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都提倡要环保,但不知不觉做了污染制造者,例如头发纸巾那些千万不能扔进厕所。”
因势而动
环保宣传,仅仅是参观就足够了么?
南京市浦口区副区长吴光政指出,环保宣传要紧跟形势,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要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清环境形势,以取得理解、引起共鸣、获得支持、汇集力量,起到鼓舞人心、增强斗志、共同推进的积极作用
环境教育的内容随形势不断变动,这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难点所在。人们都渴望了解和认识今天的生态环境,这为我们搞好环境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环境教育常常因为跟不上形势,影响和削弱了宣传效果。
在内容上要跟上形势。为使环境宣传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者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采用最新素材、提供最新动态、表达最新思考。同时在空间上,既要讲“天边”,也要说“眼前”,着眼于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热点、难点以及由此衍生的民生问题。例如,关注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状况、秸秆禁烧、坚守生态红线等重要问题。通过聚焦现实问题,让人们感到环境保护看得见、摸得着,环境宣教真实可信。
在情感上要跟上形势。经验表明,环境教育最忌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或照本宣科硬灌。要注重情感交流,生动、幽默、富于感情的语言,亲切、和蔼的姿态,易使人们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真情实感。
在教育方式上要跟上形势。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消息来源广、传播快。这既为环境教育带来有利条件,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手段常新,多运用现代媒体,采取走出去进行实地宣传,请进来进行交流对话等多种形式。
在观念上要跟上形势。一些同志在环境宣传教育中死守教条,对正面教育的方针理解狭隘,讲成绩时滔滔不绝,讲问题则“犹抱琵琶半遮面”。环境宣传教育不仅要把成绩讲够、问题讲透,而且要讲清问题的性质,是前进、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倒退、停滞中的问题。例如,当前严峻的空气质量状况引发公众关注,开展宣传时就不能回避,而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有理有据。从实际出发并回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回答得越清楚、越透彻、越全面、越贴近现实,也就越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接地气”才能更得人气
曾经,法制、投入、宣教、科技被称为环境保护工作的4个轮子,一起旋转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然而,一段时间,环境宣教工作慢慢被边缘化,成了“敲边鼓”。一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把宣教部门当成了“摆设”,认为宣教工作是“鸡肋”。但出现重大环境状况时,又把宣教部门推到了最前沿。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开展环境宣教工作,让环境宣教真正服务于环保整体工作,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并让公众从中受益?环境宣教工作必须与当地的重点工作“合拍”,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必须“接地气”,让公众从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中受益,才能使公众从过去不想做、不愿做、走形式地做,变成我想做、愿意做、主动做。
面对新要求、新挑战,环境宣教工作要创新,如何新?必须忘掉头脑里的条条框框,放开手脚,才能使工作更加有层次。环境宣传活动年年搞,一年比一年难。一个以往简单的纪念日活动,今日已经变得不再简单。只有创新意、出新招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只有让公众耳目一新、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才能称得上一次成功的活动。
当前,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参与政府主导的环保活动,宣教部门主导的各项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协调?只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关系,才能使工作更加和谐。学生环境教育有“教育一代、影响几代”之效,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建设正在成为一流企业中的主要潮流,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环境宣教部门应充分发挥引领和倡导作用,善于把人们对环保的热情、下意识的环保行为和无组织的参与状态,变成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指示的行为,紧紧抓住企业、学生、志愿者等关键人群,使公众参与环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提升公众环保责任意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逃离“鸡肋”困境 环保宣传接地气才能更得人气
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参观者
你知道自己洗澡时掉的头发流向何方吗?日前,“挑战你的勇气”污水处理厂体验日活动吸引了广东工业大学24名大学生参加,当学生们看见大学城4号泵站格栅绕着密密麻麻的头发,得由人冒着强酸恶臭清理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而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同日发布的《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则显示,受访居民最关心水污染治理,比例为38.8%,但仅有不足8%的广州街坊表示一直或经常参与环保活动。
沥滘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污水处理能力为50万吨/天,负责处理海珠区、长洲岛、洛溪岛、大学城的生活污水。位于大学城科学中心对开的4号泵站收集了整个大学城师生、居民近30万人的日常生活污水,每天将3万吨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被比喻为大学城最脏最臭之地。
日前,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挑战志愿者来到大学城4号泵站,刚走进负一楼的下沉式泵站,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紫珊不禁捂住鼻子,“好臭……”泵站站长陈伟尴尬地笑了笑说:“藏污纳垢,味道确实大了点。”
2名大学生挑战的任务是用钩子清理脏格栅上的脏东西,只见其密密麻麻绕成团,气味奇臭无比。陈伟说:“大学城很多建筑并没有化粪池,粪便直排到污水管道,所以在泵站收集的东西中,也有粪便在里面。那些格栅上的东西多是大学城居民洗澡脱落的头发,其进入下水道后被格栅阻拦。缠绕太密则会影响污水的收集,所以我们要定期清理格栅。”
“在这里时间长一点就很难坚持,那股味道确实难闻。”体验完之后,挑战者肖云帆感慨道:“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都提倡要环保,但不知不觉做了污染制造者,例如头发纸巾那些千万不能扔进厕所。”
因势而动
环保宣传,仅仅是参观就足够了么?
南京市浦口区副区长吴光政指出,环保宣传要紧跟形势,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要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清环境形势,以取得理解、引起共鸣、获得支持、汇集力量,起到鼓舞人心、增强斗志、共同推进的积极作用
环境教育的内容随形势不断变动,这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难点所在。人们都渴望了解和认识今天的生态环境,这为我们搞好环境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环境教育常常因为跟不上形势,影响和削弱了宣传效果。
在内容上要跟上形势。为使环境宣传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者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采用最新素材、提供最新动态、表达最新思考。同时在空间上,既要讲“天边”,也要说“眼前”,着眼于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热点、难点以及由此衍生的民生问题。例如,关注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状况、秸秆禁烧、坚守生态红线等重要问题。通过聚焦现实问题,让人们感到环境保护看得见、摸得着,环境宣教真实可信。
在情感上要跟上形势。经验表明,环境教育最忌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或照本宣科硬灌。要注重情感交流,生动、幽默、富于感情的语言,亲切、和蔼的姿态,易使人们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真情实感。
在教育方式上要跟上形势。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消息来源广、传播快。这既为环境教育带来有利条件,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手段常新,多运用现代媒体,采取走出去进行实地宣传,请进来进行交流对话等多种形式。
在观念上要跟上形势。一些同志在环境宣传教育中死守教条,对正面教育的方针理解狭隘,讲成绩时滔滔不绝,讲问题则“犹抱琵琶半遮面”。环境宣传教育不仅要把成绩讲够、问题讲透,而且要讲清问题的性质,是前进、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倒退、停滞中的问题。例如,当前严峻的空气质量状况引发公众关注,开展宣传时就不能回避,而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有理有据。从实际出发并回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回答得越清楚、越透彻、越全面、越贴近现实,也就越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接地气”才能更得人气
曾经,法制、投入、宣教、科技被称为环境保护工作的4个轮子,一起旋转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然而,一段时间,环境宣教工作慢慢被边缘化,成了“敲边鼓”。一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把宣教部门当成了“摆设”,认为宣教工作是“鸡肋”。但出现重大环境状况时,又把宣教部门推到了最前沿。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开展环境宣教工作,让环境宣教真正服务于环保整体工作,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并让公众从中受益?环境宣教工作必须与当地的重点工作“合拍”,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必须“接地气”,让公众从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中受益,才能使公众从过去不想做、不愿做、走形式地做,变成我想做、愿意做、主动做。
面对新要求、新挑战,环境宣教工作要创新,如何新?必须忘掉头脑里的条条框框,放开手脚,才能使工作更加有层次。环境宣传活动年年搞,一年比一年难。一个以往简单的纪念日活动,今日已经变得不再简单。只有创新意、出新招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只有让公众耳目一新、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才能称得上一次成功的活动。
当前,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参与政府主导的环保活动,宣教部门主导的各项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协调?只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关系,才能使工作更加和谐。学生环境教育有“教育一代、影响几代”之效,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建设正在成为一流企业中的主要潮流,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环境宣教部门应充分发挥引领和倡导作用,善于把人们对环保的热情、下意识的环保行为和无组织的参与状态,变成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指示的行为,紧紧抓住企业、学生、志愿者等关键人群,使公众参与环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提升公众环保责任意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