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比污染更可怕的是监测数据造假

更新时间:2015-06-15 22:38 来源:网易 作者: 阅读:928 网友评论0

按理说,新《环保法》施行已有一段时日,环保部也加大了污染的督查力度,对发现、举报的重污染行业、各类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及时处理,就不会再出现像环保部近期监督检查,向社会通报的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然而事实胜于雄辩,7起数据篡改案件,就案例本身而言,着实令人十分忧虑。缘何高压态势下排污企业依然敢在环保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这意味着地方环保部门监测、统计、公布的环保数据是失真的。难道说地方环保部门被污染企业高明手段欺骗了?笔者以为,非也。显然,地方环保部门不是傻子,对于虚假环保数据,或许早就心知肚明,只是碍于各种情愫而已。看来比污染更可怕的是纵容监测数据造假。

诚如报道中信阳豫信轧钢实业有限公司数据失真一样。省环境监控中心检查发现,市环保局依法处理。试问,擅自拔出部分二氧化硫测量探头,使采样孔漏气,稀释排放污染物,人为干扰采样装置、降低测量数据,造成监控数据失真。如此胆大妄为,地方环保部门会一点都不知晓?其实6万元、3万元处罚,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拘留十日,根本不会逼迫污染企业主动升级,更不会处罚得倾家荡产。在如此不痒不痛、隔靴挠痒般处罚中,恐怕难以改变造假和排污仍旧会成为企业主要生存之道,还会有更多的企业仍旧试图欺骗公众以蒙混过关。

在之前的《中国环境报》调查披露中指出,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其实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很多工业企业在环保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早已成为一种顽疾。从表面上看,环保部门推行环保在线自动监测网络,好似能监管企业治污设施运转和排污状况,但实际上这种监测手段给了很多企业在环保数据上造假的机会,企业要么不安装在线监控设施,要么在监控设施上做手脚,甚至破坏、损毁监控设施。报道中的7家涉案企业,就是鲜活的事例。笔者以为,要打击这样的恶意违法排污、数据造假,仅仅靠行政体系的内部监督,来改进环境监管执法,已经远远不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话又说回来,如果改进环境监管执法方式,提倡民众参与监督,的确是好事。但问题是,公众监督信息从何而来?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是多少?环保部门的监管执法的详情如何?没有对等的信息,公众监督只会是一句话而已。更何况面对空气、水、土壤、噪音、重金属、温度等各种污染,如果有一个为了GDP,为了自己辉煌政绩,而不愿戳破那些造假监测数据的的地方政府或者某些官员,监测的数据造假会“涛声依旧”,监督的远水依旧救不了近火。

的确,监测数据造假,不仅使监测体系名不副实,使公帑打了水漂,更会误导公众,后果不堪设想。但透过企业通过环保数据造假来掩饰自己排污,给自己赢得生存机会和黑色利润顽疾背后,不免想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毋庸讳言,恶劣违法成本过低,是监测数据造假原因之一;但有没有环境监测人员造假是受命而为也很难说。如果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等目的,而授意监测数据造假。为此对造假者应惩处,对监管不力者同样应严肃处理,更得让处罚的力度落到实处。

一言以蔽之。比污染更可怕的是监测数据造假。这不仅影响排污费的征收,重要的是会对相关部门制定总量减排计划,对空气质量、生活环境改善造成误差。看来遏制违法排污,还任重而道远,如果无法融洽地方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如果没有因为环保监测数据失真而撤销一批环保局长、一批主管副市长或市长的职务先例;如果没有因排污而处罚得倾家荡产的企业。就算再怎么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再怎么联合公安、纪检等部门调查、问责,排污“沉疴”都会难以根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比污染更可怕的是监测数据造假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