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包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29天
★ 截至6月底,全市达标天数129天,达标率71.3%,较去年同期增加47天
★ 今年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32个,上半年已完成2个,在建19个,完成投资4.5亿元
8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上半年我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新《环保法》,按照任务不减、目标不降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燃煤锅炉治理、生活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环境精细化管理六大工程,推动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截至6月底,全市达标天数129天,达标率71.3%,较去年同期增加47天。
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今年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32个,上半年已完成2个,在建19个,完成投资4.5亿元。此外,“十三五”期间计划淘汰包钢(集团)公司1座80吨转炉、内蒙古华业特钢股份有限公司2座30吨电炉、包头市星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2.4×7m磨机的工作,已提前至今年实施,目前已完成包钢(集团)公司1座80吨转炉淘汰工作。
推进城市燃煤锅炉治理
全年计划整治燃煤锅炉794台,其中需城建委牵头整治的有163台,需环保局牵头整治的有631台。目前,城建委整治完成5台,环保局整治完成150台,并对2014年完成整治的燃煤锅炉进行了审核验收。年内计划整治燃煤窑炉103台,目前完成23台。市质监局编制完成了工业和民用燃料煤地方标准初稿。市经信委推动开展民用洁净煤替代工作,督促北镁科技建成了年产30万吨型煤设施。市质监局完成了全市发电、化工、冶炼等行业60家用煤单位121批次煤质的检测工作,批次合格率80.2%。
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治理
全市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30854户,目前安置房开工建设19410套,开工率63%,改造签订征收协议共9260户,协议签订率30%。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上宅下店”油烟噪声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规范餐饮单位1700余家,完成建成区2523家餐饮单位燃煤炉灶清洁能源替代,全市中型以上餐饮经营单位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器。市执法局对流动烧烤、店外经营烧烤行为开展了专项治理,扣押流动烧烤车辆430辆,制止违法行为300多起。
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治理
全市需关停取缔煤场共307家,除3家煤场存在银行抵押问题,其余煤场已全部清理。市城建委与各旗县区、相关责任单位签订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责任状》,重点抓好施工现场的围墙、围挡设置,工地出入口场地硬化及车辆冲洗设施的设置,场内道路和硬化及裸土的抑尘处理。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了建筑垃圾管理。环卫部门严格实施主要街道16小时、一般街道12小时持续保洁作业,切实做到“六净六无”。
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上半年共检测机动车12.7万辆,发放环保合格标志12.5万个。环检机构对2005年7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注册登记的营运类黄标车不再进行环保检测,环保局对本市注册日期在2005年底前的机动车到外地进行环保检测的不开具委托书,推进“黄标车”淘汰。目前市公安局组织完成“黄标车”淘汰8869台。市商务局牵头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21家和1座储油库治理工作。
推进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
印发了《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奖励管理办法》、《包头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完善了属地政府对空气质量负责的考核、奖励机制。组建成立了包头市空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与市气象局就推进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合作。启动了外五旗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建设,9月底将建成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改变远郊旗县区无空气质量预报的现状。通过在赛汗塔拉公园、银河广场、火车站设立LED大屏,对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实时进行公布。
今年我市污染防治力度不减,加之去年的污染防治成果持续发力,截至6月底,全市达标天数为129天,达标率为71.3%,较去年同期增加47天。四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依次为:二氧化硫下降35%,二氧化氮下降13%,PM10下降31%,PM2.5下降20%,与包头市产业结构相近的北方城市相比,我市各项环境监测指标下降幅度均处于前列,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