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南极净土正面临危机 海洋保护制度亟待建立

更新时间:2015-08-13 14: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840 网友评论0

      一提起南极,我们会想到什么?常年冰雪覆盖的遥远大陆、憨态可掬的企鹅“绅士”、插着不同国家国旗的科考站……
  
  作为地球第七大洲,南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片没有生气的冰天雪地。事实上,南纬60°以南这片被称为南大洋的海域是世界上仅存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她是近1万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许多稀有物种唯一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对渔业资源的不断探索,这片海域正面临着潜在危机。”环保公益组织创绿中心日前发布的《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南大洋》报告得出了这一结论。
  
  遗产还是财产?
  
  在南大洋建立保护区网络
  
  创绿中心南极海洋保护项目官员陈冀俍表示,对于南极,人们常见的一个误读是认为南极是“人类共有财产”,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准确,南极本身的属性接近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因为它是在国家的管辖之外,而且是没有开发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薛桂芳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首先要弄清楚遗产和财产的区别。你可以拥有财产,但是遗产必须要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极地资源、深海、月球由谁来继承?对于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不同,存在着博弈,一些发展中国家尚不具备开采条件,因此,希望能够通过法律的方式控制发达国家开采行为。”
  
  1982年,面对南极半岛附近磷虾捕捞船不断增多的情况,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成立,旨在确保渔业在南极条约体系的管控之下,并且不会对目标物种和泛南大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陈冀俍认为,对于南极生态系统而言,最大的危险实际上是全球变暖,因为海平面变化跟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生产力是相关的。“全球变暖不是加强对南极的管护就可以减缓的,但是保护南极可以使其生态系统有足够的韧性来对抗全球变暖的风险。”陈冀俍表示。
  
  报告倡议在南大洋建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洋保护区网络,它可以成为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为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
  
  然而,由于俄罗斯等国的阻扰,南极海洋保护区提案在CCAMLR已三度搁置。今年10月,针对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国际谈判将再次开启,这是南极保护国际合作的历史机遇,所有国家都可以来参与保护区的建设、监测和管理。CCAMLR的各成员国也将以此来兑现其在海洋养护和管理领域的承诺和领导力。
  
  陈冀俍表示,国际上对于生态文明话语权还是来自于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情况。希望中国随着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积极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
  
  如何降低渔业开采风险?
  
  制定理性、可持续的渔业捕捞政策
  
  “人类对南极最主要的利用活动是科学考察,渔业和旅游是仅有的经济活动。渔业是开采性的,风险较大;旅游是非开采性的,风险较小。”陈冀俍说。
  
  磷虾和犬牙鱼是目前南大洋主要的渔业捕捞目标。南极磷虾主要用于生产渔业养殖所需的饲料和保健食品磷虾油。近年来,南极磷虾也端上了国人的餐桌。犬牙鱼是一种长寿多脂的深水鱼,体长可达两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公斤,以“智利海鲈鱼”的名义推向市场,迅速成为昂贵饭店菜单上的热门菜,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
  
  然而,南大洋食物网的结构非常简单,磷虾恰恰是食物网的核心物种,是海鸟、鱼类和虎鲸、海豹等哺乳类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报告显示,1973~1974年渔汛期起,一些国家开始在南大洋地区捕捞磷虾,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近年捕获量再次回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养殖国家,所以也是最大的鱼粉进口国,磷虾的捕捞有望缓解供应紧张。中国的磷虾捕捞自2010年开始,到2013年捕捞量位列世界第三。
  
  报告认为,中国远洋渔业的整体战略必须针对全球渔业的整体趋势有一个理性的、长期的策略。中国需要在海洋渔业做大的同时做强,这里的“做强”指的不是捕捞效率的提高,而是渔业管理能力的强大。这就需要我们有先进的理念以及强大的政策执行和执法能力,以最终实现产值与捕捞量的脱钩、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南极旅游悄然兴起影响几何?
  
  游客素质有待提高
  
  南极这片奇幻的冰雪王国作为地球最后一块“净土”,吸引着全世界的人远赴万里,只为一睹其真容。
  
  “南极旅游体现了人们对返璞归真的向往,以及对地球最后一块纯洁大陆的热望。”国家海洋局资深极地专家王自磐教授表示,国内对南极旅游存在着赞成和不赞成两种声音。不赞成的人认为,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对南极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赞成的人说,南极为全人类共有财产,强化管理,可以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如同科考等其他人类南极活动一样,南极旅游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惊扰动植物正常生态过程,引发外来生物入侵、废弃物污染等。
  
  事实上,南极条约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人类南极活动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制,如1991年签订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不仅明确了科学研究和旅游活动在南极的合法性,同时也规定了行为主体必须承担南极环境保护的相应责任。同年成立的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是一个旨在提倡、促进和实现南极旅游活动安全与环境责任的国际非组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南极旅游的行列,我国南极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南极的实质存在。”王自磐认为,国内民众生活消费下行压力仍然过大,可能成为影响中国南极旅游业发展势头的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南极游客中,高收入阶层的高文化科技素质比例过低。例如,当大家都在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时,部分游客对之毫无兴致,天天打牌。
  
  王自磐特别指出:“绝大多数中国游客野外活动很守规矩,上、下船把鞋刷干净,做到自觉环保、和谐礼让,有动物过来时会站着不动、先让动物过去,体现出应有的素质,也给组织方和外籍导游们留下良好印象。”
  
  相关阅读
  
  北极五国发表联合声明
  
  管控北冰洋捕捞活动
  
  本报综合报道北冰洋沿岸的加拿大、丹麦(代表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和美国5国不久前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阻止北冰洋中部公海不受管制的商业捕捞活动。这一不受任何国家管辖的公海海域又被称为北冰洋“甜甜圈洞”,面积达110万平方英里(约合285万平方公里)。
  
  北冰洋这一水域在几年之前都还处于常年冰封状态,但由于气候变暖使海冰加速融化,捕捞船队已经有条件在夏季进入这一区域开展捕捞活动。
  
  尽管五国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表示这一水域近期不会发生商业捕捞活动,但由于北冰洋海冰的快速融化以及其他环境变化,加上人类对这一海域资源有限的科学认知,五国认为在北冰洋中部公海采取预防性措施非常必要。
  
  为此,五国表示,只有依据国际公认的准则制定了完善的管控机制后,才会授权五国渔船在北冰洋中部公海从事商业捕捞活动。
  
  同时,五国还有意向制定联合研究计划,旨在提升对这一海域生态系统的了解。
  
  阿拉斯加大学北极海洋多样性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表示,目前北极及附近海域已知的鱼类仅有400多种。主要的北极鱼种包括鳕鱼、绵鳚鱼、狮子鱼和鲑鱼。其中,鳕鱼是北极的关键物种之一,因为它们是连接较低层食物链和顶级捕食者(如海鸟,海豹和鲸鱼等)的关键一环。
  
  虽然商业捕捞在亚北极巴伦支海南部海域和白令海峡东南海域广泛存在,但目前在北极高纬度区域还未开启。
  
  目前,人们对这一海域的基础认知不足,对捕捞数据也不甚清楚。北极海洋多样性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表示,传统的拖网捕鱼在海冰覆盖的水域并不适用,因而时至今日还是难以深度了解北极区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
  
  联合声明还建议进一步扩大公约范围,囊括所有有意参与国家所做出的承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南极净土正面临危机 海洋保护制度亟待建立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