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陕南持续发力清水永续北送

更新时间:2015-11-24 10: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1327 网友评论0

  

出台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  

以生态、避险和扶贫为目标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26万户共88万余人完成搬迁。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安排陕南循环发展、移民搬迁等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达130亿元。  

陕南3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技术和资金密集、污染能耗低、规模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  

2014年,陕西省环保厅先后3次对汉江、丹江流域开展专项督察,认真督促实施相关污染治理项目。  

◆王青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陕西省境内的汉江、丹江年均入库水量达289亿立方米(汉江273亿立方米,丹江16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的70%,汉江、丹江水质保持成为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位于汉江重要水源涵养区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正持续做出巨大努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在陕南发展定位上确定了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按照循环、集中、工程、补偿、问责的工作思路,加大汉江、丹江水质保护力度,出台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2014年,汉江、丹江出省境水质分别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Ⅲ类,陕南3市如期完成通水前后水质安全达标的阶段性目标。  

将水质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受水区已收到近4亿立方米的南水。潺潺而来的南水,有七成来自陕南3市。水源区3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陕西省全面建设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生态屏障,陕南3市在水质保持、污染防治、完善设施等方面下大力推进。陕南3市将水质保护作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加大与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的有机结合。  

位于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宁强污水处理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高寨子镇。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活性污泥法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095吨、生化需氧量584吨、氨氮100吨。“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对保护玉带河流域乃至汉江中上游流域水质有重要意义。”宁强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姚中华说。  

如今的桃花谷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在过去是一片荒山,水土流失严重。实施南水北调丹治工程一期、二期项目以来,园区采用先进的土壤渗滤床和FTBR复合生化池处理技术,通过厌氧处理、植被净化、生物降解等物理过滤和生化代谢措施,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生态治理,桃花谷俨然成为世外桃源,成为‘秦岭最美是商洛’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丹凤县委外宣办主任樊利仁说。  

2012年,陕西省全面启动汉江陕西段综合整治工程。2014年4月,陕西省划出水质红线,确保清水北上,出台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要求到2017年底,汉江、丹江出省断面水质全面达到Ⅱ类标准。  

探索进城居住、集镇安置、产业园区安置等安置移民方式  

“安康市91.9%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全市上下都把保护汉江水质作为底线、高压线,303万安康人全都参与到了护水工作中。”安康市市长徐启方日前在接受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媒体团采访时表示。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国家把地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陕南3市共28县区全部列入重点治理区。  

安康市为切实推进南水北调工作,围绕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了汉江水质保护的责任、监管、执法和公众参与机制,及汉江水质保护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推广“河长”制,实施网格化、流程化监管。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安康市创新性地把移民搬迁和生态建设、农民进城入镇、保障性住房、社区管理创新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进城居住、集镇安置、社区安置、产业园区安置、外迁和分散安置等方式。  

截至2014年底,以生态、避险和扶贫为目标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26万户共88万余人完成搬迁。大规模的避灾扶贫搬迁工程,从根本上减轻了地质灾害对群众的威胁,也从源头上减轻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为全面打赢护水保卫战,2011年以来,陕西省财政整合中央基建资金、污水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省级基建资金及环境保护资金等,共投入33.35亿元,用于陕南3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安排陕南循环发展、移民搬迁等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达13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陕南循环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和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  

截至2014年底,陕西省启动实施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七大类项目共168个,已建成69个、在建99个,已完成投资51.09亿元。至此,水质保护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全民参与的护水局面正在形成。  

坚持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2014年,陕南3市实现生产总值2247.32亿元,增长11.4%,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速。”陕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朱昱指出,“良好的水质既是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也是实现陕南绿色发展的动力。”  

在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的石泉县,一批风光旖旎的山林经济园区吸引了众多游客。150多家农家乐遍布全县,带动了5000名村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  

坐落于西乡县的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将茶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完美融合,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集茶艺展示、餐饮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汉江沿岸干部群众曾将保护生态视为发展的阻碍,如今,他们已开始乐享生态红利。一泓清水送京津不仅给陕南地区带来了压力,也促使当地转变发展观念,着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安康市飞地经济着力打造循环发展的惜水试验田。立足生态保护,破解发展瓶颈,安康市飞地经济将转方式、调结构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  

在“飞出地”方面,安康市对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合理发展适宜性产业腾出国土空间,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飞入地”方面,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扶持生态友好型产业强势崛起,打造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按照以飞地经济为代表的循环发展思路,陕南3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技术和资金密集、污染能耗低、规模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同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矿产、茶叶、茧丝等初级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为保护这片惜水试验田,陕西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质的政策,如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在汉江、丹江主干流新建和扩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关停。陕西省环保厅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陕南3市累计关闭污染企业240余家,停建和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30余个,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由109家减少到目前的20余家。  

有限制还要有监管。2014年,陕西省环保厅先后3次对汉江、丹江流域开展专项督察,积极协调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认真督促实施相关污染治理项目。  

近日,陕西省决定对汉江、丹江流域的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增量的30%用于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这一原则,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促使部分未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效益。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并运行市级水质监测网络平台,对重要流域和重点控制单元实行“河长”制,铁腕执法,对环境违法案件零容忍。  

笔者在紫阳县水利局监控中心看到,汉江水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方位、24小时在线监测汉江水质。当地在沿江75公里的6个集镇安装了40台高清红外摄像机,监控中心可以清晰地看到沿江乡镇的江面情况。紫阳县重点区域、“一江两岸”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共安装了28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对排污现象进行监控管理,有力保证了沿江两岸的清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陕南持续发力清水永续北送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