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接力60年,沙洲变绿洲

更新时间:2016-06-20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阅读:31796 网友评论0

春如幽兰,夏如翡翠,秋如霓裳,冬如白玉,随四季变换颜色的林海美不胜收。这是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城——山西省右玉县。著名的“走西口”古道就是从这里绵延至远方。

绿色是右玉人的骄傲。因为它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60多年来右玉干部群众一代接一代顽强抗争、艰苦创业得来的。

从当年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塞上绿洲,右玉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寻绿之路?

一、背景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原本是一个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只有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由于生态系统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平均气温3.6℃,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6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当地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曾有环境专家将右玉列入“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建议全县搬迁。

是走还是留?右玉人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二、做法

1.任任植树年年造林:19任县委书记的绿色选择

60多年来,右玉县前后有19任县委书记、18任县长,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任都坚持植树造林,每一位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里都有一把植树的铁锹。

1949年6月,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与县长江永济一道,手拿地图,身背军用水壶,徒步考察右玉的家底。20余天跋涉在肆虐的黄沙中,老百姓“春种一坡,秋收一瓮;除去籽种,吃上一顿”的生活,深深刺痛了两人的心。

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怎么生存?当年10月,张荣怀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右玉要想存,就得风沙停;要想风沙停,就要多栽树;每人10棵树,走上幸福路。”会后,他带着全县干部,前往右玉老城的西门外,挥锹挖下一个树坑。这个树坑,为右玉人60多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拉开了序幕。

从大战黄沙洼到决战老虎坪,从七联山到四道岭,从大南山到贾家山,从通道绿化到小南山绿化……县委书记们的铁锹随着主人一起忙碌在右玉的荒山秃岭上,播种绿色和希望。

在水土丰美的江南,长棵树不算什么,可是在右玉,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就说两任县委书记苦战8年的黄沙洼吧,这原是右玉县城东北的一道4公里宽10公里长的沙丘,年复一年,沙丘步步向县城逼近。从1956年4月起,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带领千余人,在风口地带栽树抗击风灾。可是头一天栽下的树,第二天就被刮出了根。上千人栽了两年树,只活了几棵。巨大的打击没有吓退右玉人,经过二战、三战黄沙洼,到1964年,终于让风沙止步,山川披绿。

为了发展经济,右玉也有过一次毁林的深刻教训。20世纪80年代末,右玉利用胡麻资源多的优势建起了压板厂,每年能为县财政带来二三十万元税收。可到了第二年,胡麻歉收,原料不足,一些人为了卖钱,见树就砍。时任县委书记姚焕斗顶住了经济利益的诱惑,立即下令关停了压板厂,并在全县工作会上公开检讨:“我要向右玉的一草一木道歉!”

2.不断完善的绿色发展战略

从第一任到第十九任县委班子,右玉的绿色接力一棒一棒往下传,只有方法上的改进,没有方向上的偏差,一干就是60多年。

1957年,庞汉杰成为右玉的第五任县委书记。到任第二天,他就带了一双布鞋、一张地图、一个笔记本和一套《朔平府志》,步行下乡了解气候条件、风口分布情况。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右玉县流域治理根治“五害”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乔灌混植、林草结合、以草护林、先固风沙、后连林带、逐年控制”的防风固沙方案。此后,右玉县一直坚持制定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相关的五年规划,并将县委部门的研究工作制度化,确保林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971年,在“以粮为纲,其他砍光”的政治氛围下,第十任县委书记杨爱云上任了。右玉人又是期盼又是担心:他还敢坚持植树吗?要知道,前一任书记就是因为种树被批斗的。令人钦佩的是,经过一番调研思考,杨爱云巧妙变通,提出“粮油下湾,林草上山”,保住和扩大了右玉的绿色成果。

1978年,时任县委书记的常禄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右玉县情、林情,制定出新的发展规划,协调农、林、牧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制定不同的防风固沙方案。他在担任县委书记的8年间,带领科研人员改良原有树种,使右玉成为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县。常禄讲得最多的就是:“飞鸽牌”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在右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就是“永久牌”的事。

也许有人会问,沿着前任的路子走,会不会被认为是没思路没本事?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说得好:“前任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得干下去。前任好好的路线你推翻了,第一说明你水平差,第二说明劳民伤财,第三说明你的思想意识有问题。靠标新立异引起领导的注意,你先要问问自己那套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屁股是不是坐在老百姓这边。”

从20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到60年代的“哪里有风哪里栽,再把风沙锁起来”;从70年代的“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到80年代的“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从90年代的“退耕还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再到21世纪的“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靓起来”……几十年来,右玉变化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绿色发展战略,不变的是绿色发展的执着坚守。

3.党员干部是绿化右玉的排头兵

直至今天,右玉所有的党政机关都比其他地方的多一项职责,那就是义务植树。

多少年来,每到植树的季节,右玉的干部就自带干粮,自买树苗上阵了。“连带馒头都是很奢侈的事,大多是莜面,有时能有点山药蛋就算好的。”一位退休干部回忆说,“如果手掌上没有结痂、血泡,就觉得自己不光荣,没有卖劲儿。”

曹满荣,右玉县党史办原主任,下肢先天残疾。可他和健全人一样,植树从不间断。山坡地势较陡,人上去站都站不稳,他就跪在地上,用锹先把石块刨出,再挖出土,围成鱼鳞状,一来二去手上都是血泡,血泡又结成厚厚的茧片。

60多年来,铁锹、卷尺、剪刀是植树大军的“标配”——挖土坑、量深浅、剪枝条,大家在风沙地里忙活,人晒得黝黑,汗水和着泥土沾在脸上……

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右玉全县120多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先后营造了文教林、政法林、财贸林、宣传林等十几个造林基地,绿化面积30多万亩。

为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右玉力推“干部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精神在一线闪光。”

为提高树苗成活率,他们探索建立起规范严格的工程管理机制:当年预付30%树苗款,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要求的再付30%工程款,第二年秋季存活率合格的再付余下的款。

4.右玉精神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不管啥时候,有人就得有家,有家就得有树。种树就是种日子,树活着人就活着。”话剧《立春》中的这句台词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这也是右玉人的心里话。

曹村有一位老人,年复一年在房前院后栽树。老伴见他没白没黑地栽树护树,经常叨叨:“人家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家少子没孙的,你栽下树给谁乘凉哩?”老人说:“看你说的,咱家缺子少孙,可曹村家家都有子孙后代哩。咱栽树干啥?就是要为右玉的后代们造福哩!”

60多年的植树造林让右玉人认准了一个理:改变生存环境必须先改善生态环境。右玉人从小看着父母植树,长大后自己植树,生在右玉,不植树心里就不踏实!

右玉属丘陵地带,地表多是砾石碎块,风大水缺,树木生长期短。右玉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秋冬挖坑熟土,来年春季植树”“松树保土带根成活高,杨树浸泡充分发芽早”“柠条打顶成形好,自办苗圃投资少”等科学育林方法。如今,右玉大大小小的苗圃不但供应本地植树造林,因苗木质量好,还热销周边几个省区,带动了一批百姓致富。

“你不让树活,大自然就不让你活!”60多年来,右玉人视树木为生命,通过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在黄土高原上创造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生态神话。

播种绿色的同时,右玉孕育出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

5.守护绿色,群众受益是根本

如今的右玉,森林覆盖率达到54%,是天然的温室和“大氧吧”,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平均高出30多毫米,沙尘天数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一半。2010年,右玉还被联合国授予“最佳宜居生态县”。

“右玉最为珍贵的就是这片绿色。一切产业的发展,都紧紧围绕生态做文章,珍爱这片绿色,守护这片绿色。”这种高度的“绿色自觉”曾经让右玉错过了许多“发大财”的机会。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右玉也不例外,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就有34亿吨。20世纪80年代,周边不少地方纷纷开办小煤窑,“有水快流”,迅速致富。是跟风而上,拥抱金山银山,还是坚持原有思路,守住绿水青山?右玉人顶住了诱惑。直到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相关技术的成熟完善,右玉开始引进大型煤炭集团,走出了一条煤电综合开发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怎样将绿色魅力尽量发挥,让绿色资产更多惠及百姓?右玉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理念,深度融合生态、旅游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各种生态旅游节、文化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努力打造山西省生态旅游基地和北方避暑胜地,生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绿色的右玉散发着与日俱增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落户,融入这片振奋人心的绿色。苗圃种植、牧草种植与加工、畜牧业、食品加工、风能发电……一批绿色产业正在崛起,一个新右玉正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启示

60多年时间,一个风沙弥漫、荒漠遍布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草木葱茏、如诗如画的塞外绿洲。从右玉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其一,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产业一样可以富民的道理,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尽可能增加绿色资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其二,绿色发展,必须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右玉的干部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终于染绿家乡。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有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就是要有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和担当,不仅要积极谋划功在当代的“显绩”,更要勇于创造利在千秋的“潜绩”。

其三,发展战略必须切合本地实际。量体裁衣,衣服方能舒适合体;精准施策,政策才有生命力。要充分考察调研,抓住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住影响绿色发展最迫切的问题,体现长远眼光,整体谋划,科学布局。实施过程中既要保持“航向”,又要根据“海况”和“天气”及时调适,确保发展战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点评

右玉案例是通过森林建设持续改造生态环境的成功典范,是基于“挑战—应战”模式的重要实践,显示了系统规划、持续推进、落到实处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右玉历届党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县情,将思想统一到改造恶劣生态环境、修补生态环境短板上来,明确了绿色转型的目标、途径和不同阶段的任务,不仅避免了“翻烧饼”、自我折腾,而且使得前任种树,继任一边乘凉、一边种更多的树,为地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良机,为后人留下了生态资本,为全国作出了生态贡献。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选自《领航中国》一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接力60年,沙洲变绿洲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