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全力打造治水样本
图为山下湖镇珍珠养殖塘生态化改造后的面貌。
◆周兆木周诚程
浙江省诸暨市以治水为突破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新能量,使昔日饱经风霜、伤痕累累的浦阳江经过3年的“五水共治”,重焕新颜。
一条江滋养着一座城,诸暨铁腕治水的气质,折射出暨阳大地的发展风貌;两尊“大禹鼎”,代表诸暨过去3年在“五水共治”战役中的非凡付出与非凡收获。
从拉高标杆到铁腕出击,从生态治理到绿色发展……2017年,诸暨市提出“剿灭Ⅴ类水,三夺大禹鼎”新目标,归零起步,从新出发,全力打造全省治水样本,全面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
理念创新打造最美亲水河道
青山绿水相拥,薄雾缭绕的龙门山脚下,诸暨市马剑镇石门村,系着白围裙的朱阿菊(人称朱阿婆)揭开土灶上的大锅盖,热气腾腾,端出一笼马剑名小吃:马剑馒头……游人争相购买、品尝。
一辈子生活在龙门山脉的朱阿婆,56岁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去年,临溪而居的旧院落被改造成“过小年”民俗体验点,她当上了管家,迎接八方游客。而多年前,朱阿婆养了十多头猪,猪粪猪尿全往河道里排,现在猪圈拆了、猪不养了、污水不排了,朱阿婆心情舒坦了很多。
“溪水干净了,游客来了,那才是长远的大事、好事。”朱阿婆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护水成了每个人的分内事。说话间,朱阿婆拎着两包分好的垃圾,放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两个垃圾箱。
马剑溪是钱塘江的源头。3年“五水共治”,从关停沿河养殖场到生活污水纳管,从垃圾分类到不在河里捕鱼,经过生态综合治理,这个偏僻的乡镇因水而美,因水而风生水起。如今,凭借独特的山水之美,发展乡村游,村民增收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
把治水的落脚点放在老百姓的获得感上,“五水共治”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浦阳江是诸暨的母亲河。多年前,因为沿江两岸的生活污水直排,加上印染、电镀等污染企业偷排漏排,导致江水被污染。2015年,诸暨市启动浦阳江生态治理工程,从源头治污切入,铁腕推进,促进浦阳江水质持续提升。
5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全部关停,20家电镀企业整合入园,涉水工业企业整治率达100%;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0%以上。
高起点、高标准治理在于理念的创新,“要将浦阳江打造成最美亲水河道。”诸暨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诸暨市引入滨江公园理念,系统化、全局性考虑河渠治理,在充分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将河道美化、绿化与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联系,逐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畔。
目前,诸暨城区已建成30公里浦阳江生态化游步道,各镇乡(街道)建成27条、75公里生态示范河道。
据市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诸暨市境内主要水系已消灭Ⅴ类水。39条重点河渠中仅有4条为Ⅳ类水,其余都为Ⅲ类水及以上水质。全市16个地表水断面考核为优秀。2016年,诸暨市“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为83.03%,居绍兴市第一位。
产业转型取缔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
诸暨是“珍珠之都”,珍珠年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和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但因为属于高密度养殖,需投喂饲料,因此作为传统特色产业的珍珠养殖产业,在给城市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对水体造成了大量污染。在诸暨市摸排出的劣Ⅴ类、Ⅴ类水体中,相当比例的水体属于珍珠养殖水域。
目前,诸暨市珍珠养殖水域面积高达2.5万余亩,遍布诸暨各镇乡。过去3年,诸暨市已采取多项措施,对剖蚌造成的污染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最根本的污染源——珍珠养殖塘,依然是“五水共治”工作推进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年初,诸暨痛下决心,提出了“既要珠光宝气、也要碧水清波”的整治理念,掀起了一场珍珠养殖污染大整治行动,决心取缔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推动珍珠养殖产业转型。
山下湖镇是珍珠养殖治理的重点,近年来,生态压力倒逼整体升级,现在,全镇所有珍珠养殖塘实施了生态养殖法,同时深入开展清水珍珠养殖示范点建设。
在取缔一批的基础上,诸暨市对保留下来的珍珠养殖水域,大力推进生态化养殖。如山下湖、阮市等养殖规模较大的镇乡积极推动蚌塘的生态化改造,通过采用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有机肥使用、构建人工湿地进行尾水处理等方式,切实提升整改效果,减轻养殖污染。
同时,加强技术攻关,诸暨市引进了直埠智能大棚循环养殖和山下湖清水养殖两个示范项目。目前,直埠智能大棚循环养殖项目首期占地150亩,已建成1600平方米大棚并投产试运行,正加紧开展循环水设施设备完善改造,初步实现尾水利用、零排放;山下湖清水养殖已完成240亩土地流转、清淤改造、微生物生产车间建设、自动化投喂管网铺设、部分河蚌插种,采取定向、定量、定时喂养珍珠蚌技术,避免了饲饵直投污染水体的问题。近期,塘内水质检测达到Ⅲ类水标准,接近Ⅱ类水。
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诸暨壮士断腕,强势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整体跃升。袜业基地大唐镇以点带面促转型,以打造“袜艺小镇”为抓手,关停了近6000家织袜、印染、定型等“低小散”企业,重拳出击向河道排污的企业,五泄江从Ⅴ类水一步步好转,目前水质已接近Ⅱ类水标准。
同时,诸暨市设立20亿元政策性基金,支持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环保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支持战略性新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五水共治”大大激活了本地环保企业的创业创新热情,推动一批企业由治气向治水领域拓展。如天洁集团从大气治理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军;丰球泵业针对城镇雨污分流工程专门研制出一体化潜水排污泵站,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自加压力
考核金3万元变100万元
对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因为职责所在,各镇乡(街道)自是重视有加、措施得力,对于河渠交界断面,则难免力有不殆。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过去3年,诸暨市已多次出台河渠交界断面水质的考核办法。去年年初,为实现“全面清淤泥,再夺大禹鼎”的年度目标,诸暨市再一次加大了对河渠交界断面水质的考核力度,将原有19条重点河渠的47个考核断面增加到了64个。2016年7月,又出台了新的《镇乡(街道)河渠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
新考核办法的亮点在于,一方面对每一个断面制定了更加科学细致的考核办法,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考核资金的额度,设立了共计5000万元的考核金,对水质提升和下降的断面分别进行奖惩。
更大的亮点在于,此前每个镇乡街道向市财政上缴的考核金仅为3万元,这次分别提到了100万元、80万元和55万元不等。
“押金”的大幅提升,意味着考核奖惩的额度也将大幅提升,对镇乡的压力和动力也将随之加大。
“有加分自然就有扣分,但要加分,只有水质同比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据介绍,在出境断面符合功能水质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全年3项考核指标均比上年改善,或是最差指标相比上年改善达到一定幅度的,才能获取加分,这也有效避免了有些镇乡“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的现象。
更“要命”的是,根据这一新规,各镇乡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主要河渠水环境治理必须负总责,如发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3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类别出现下降或新增Ⅴ类及以上出境水质断面的,负责人将被行政问责。
新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市里出台的河渠交界断面水质考核的新办法,如果年底考核不达标,我们上缴的考核金将被扣罚。”诸暨市东和乡乡长周小峰坦言。
压力最终变成了动力。新考核办法出台后的两个月,东和乡友谊村又关停了一个养猪场,猪栏等设施全部拆除,保障了境内的栎桥江水质稳中向好。
办法总比困难多。3年来,诸暨在“常规动作”之外,总会根据实情,因地制宜,祭出一个又一个的“自选动作”,自加压力,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保证了“五水共治”的有序推进,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
过去3年来,诸暨先后投入的治水资金已超180亿元,始终秉承“全面、全域、全力、全民”的治水模式,稳扎稳打,不断推进202个工程性治水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17年,全面剿灭Ⅴ类水的号角已在诸暨全市吹响,城乡的众多小微水体、小河小渠,成为“剿灭Ⅴ类水”的重中之重。
诸暨市群策群力、拉高标杆,做到标准加严、时间提前、范围扩大。不但要剿灭劣Ⅴ类水,而且要全市域剿灭Ⅴ类水。
今年1月~5月,诸暨市完成“五水共治”年度任务的77.71%,487个Ⅴ类、劣Ⅴ类小微水排定的743个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