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共享单车如何全产业链绿色化?

更新时间:2017-09-28 09: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4567 网友评论0

戴威,生于1991年,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曾先后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其创办的全球首个无桩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秉持“不生产车,只连接车”的理念,致力于满足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时,推动共享经济和环境保护。其热衷公益,研究生时在青海支教一年,并发起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戴威曾荣获《财富》中文版“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福布斯“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等称号。  

对话人:ofo创始人兼CEO戴威  

采访人:本报记者黄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骑行共享单车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当前,恰逢ofo运营两周年,我们想知道,共享单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有多大?今后将在哪些方面努力?作为年轻创业者,其对绿色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如何看待共享单车从生产到回收全产业链绿色化?  

“只有源自绿色供应链的共享单车,才能为公众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出行方式”  

中国环境报:有专家说,ofo的成功不仅是交通领域的成功,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功。您也曾提到,共享单车使北京和深圳减少了7.8%的拥堵。ofo刚好运营两周年,是否测算过大概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污染物排放?您认为在节能减排领域,共享单车具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戴威: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也让单车这一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助力市民绿色出行习惯的养成。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减轻了城市大气污染。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整个社会平均出行效率提升了15%以上,“共享单车+地铁”的组合也成了效率最高的出行方式。  

作为全球共享单车的原创者和领骑者,ofo已在全球连接了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2500万,为全球9个国家逾170座城市的两亿多用户提供了逾4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共计减少碳排放逾216万吨,相当于为社会节约了61515万升汽油。ofo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估值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  

前几天中石油加油站一个负责人说,中石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第二季度的加油量减少了5%,这是一个直接的数据表现。经过分析,他们认为主要是共享单车4、5、6月大量普及造成的。因为新能源车销量和使用量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差不多,其他方面也没有大的变化影响加油量。  

除了提供小黄车这种绿色出行服务,我们还在其他方面履行环境责任。我们与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有比较大型的战略合作,支持西北部荒漠化地区种树活动。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起发起了“一公里计划”,号召更多人少开车、多走路、骑车或者乘坐公交车,这是一个3年~5年的计划,主要是从宣导的角度出发的。  

中国环境报:之前有媒体报道,共享单车供应商存在排污问题。同时,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ofo如何处置废弃车辆?如何保障共享单车从生产到回收全产业链绿色化?  

戴威:其实我们还是很深入到行业中去的。我刚刚花了3天时间,去找钢厂、锁厂还有组装厂,去看他们的生产流程、原材料供应。原来他们使用的轮胎可能会产生粉尘问题,现在正在与知名厂家合作推出新材质的轮胎,一辆车大概要增加一些成本,但是可以减轻污染,也更好骑。我们要求厂家都要改用这种轮胎。就是要从设计的源头,尽量减轻污染。  

ofo正在积极开展供应链环境管理,确保自行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做到环境合规,推动存在违规问题的供应商采取整改措施,并向公众作出公开说明。因为只有源自绿色供应链的共享单车,才不会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才能为公众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出行方式。一个事物从兴起到制度的完善、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在治理共享单车这个新的城市问题面前,政府需要有效监管,协会需要正确引导,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每个人在使用单车时,也应对自己的行为有基本自律,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形成绿色发展路线。  

从大概半年之前,我们就积极与一些材料回收的公司共同研讨。处理废弃车辆并不是在一个短期内就能有成熟解决方案。车轮、车胎、车架,材质都不一样,怎样有效地利用起来,这是现在研发方面的一个难题。我有时候也在想,中国这么多年生产使用这么多自行车都去哪里了,好像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回收体系。我们希望的解决方案不只是针对共享单车的,是针对所有自行车的。比如,个人的自行车给我们,我们也有办法去处理。总体还是希望科学增量,盘活存量,这是我们的方向。  

ofo以开放平台和共享理念,通过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创新模式调动城市单车存量市场,减少自行车闲置率,为城市节约更多空间。  

为此,ofo提出了“城市大共享计划”,号召用户共享自己的单车到ofo平台,以获得所有ofo小黄车的免费使用权,以1换N,提升闲置单车的使用效率。北京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将对这些废旧自行车提供批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化处理,实现“让僵尸自行车踏上公益环保之旅”的目标。ofo小黄车将为北京城区居民提供闲置、废旧自行车兑换渠道,市民废旧自行车可换取ofo小黄车50元骑行代金券,鼓励更多市民采用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其实我们刚在北大上线的时候,所有的车都是用户自己的车。后来出于商业考虑,才找自行车厂家合作生产小黄车。因为用户的车各种品牌都有,车轮大小、宽窄都不一样,所以不好维护。但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以后会具备处理复杂车型的能力。  

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  

“要找到有市场机会的产品,然后让它有利于环保”  

中国环境报:之前报道称ofo计划生产除霾单车,实现共享治霾。这是概念车还是真正会规模生产和投放?  

戴威:今年我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时候,见到了除霾单车概念的提出者Daan,他是来自荷兰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他没有资源去实现规模量产,我们与他一拍即合。他有设计、方法,我们愿意投入。第一批除霾单车应该很快就会做出来,这就相当于给每辆单车上安装了一个小型的空气净化器。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敢说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发。  

中国环境报:这样看起来,ofo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是不是非常大?您怎样理解这种投入?  

戴威:确实是这样。ofo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只要有用户在用我们的产品,就在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做贡献。我们当然愿意把更多的利润拿出来,去做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事,特别是保护环境。  

中国环境报:现在恰逢ofo运营两周年。两年以前,您是否预计到共享单车能有这么大的用户量?您认为目前还存在多少潜力人群?  

戴威:有。我有预计到会有这么大的用户量,但是没想到这么快。以为可能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两年就实现了。我认为肯定还有潜力人群。这就好比支付宝、微信,虽然已经推行了很久,但是这么好的产品,今天还是有一些人没有使用。因为任何产品、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在北京有1000多万的用户,但是从北京的人口数量来看,肯定还是有空间的。但是,这不代表要新投放车辆。  

中国环境报:您是否设想过,随着共享单车更有效的推广,未来大城市交通状况及机动车污染问题可能有哪些改善?  

戴威:我们经常畅想未来。我们觉得10年、20年以后,使用汽油的私家车会更少,电动车会更多,自行车会更多,公交和地铁会更多。我认为,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污染问题可能会比现在缓解10%~20%。至于交通拥堵缓解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未来电动汽车的销量和使用量。  

中国环境报:现在已经出现了共享汽车。ofo是否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戴威:暂时没有。我觉得还是要专注。  

中国环境报:虽然共享单车很方便,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大排量的汽车不喜欢骑自行车。您认为怎样才能转变人们的观念,让绿色理念得到践行?  

戴威:我认为这取决于几个方面。在政策制定方面,比如说,一些国家在研究制定不允许燃油车销售的政策措施。在中国,也许以后也会有类似的政策,比如使用燃油车就要收一定的费用,或者购买新能源车给一定补贴。在宣导教育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为用户供给更好的产品。共享单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以前人们对于两公里出行要打车,现在就可以骑车。其实我们看到,5公里以内的汽车出行,占到出行总量的50%。如果5公里以内的汽车都变成自行车,是不是意味着路上的汽车可以减少一半呢?这是一个假设,如果能够实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中国环境报:如您所言,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除了需要消费者转变观念,还需要更多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作为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的成功创业者,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戴威:我还真的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前绿色产业发展前期主要靠政策,比如国家给一些补贴,但这会产生一些问题,就是一些企业依靠补贴生存下来,商业模式偏弱。从趋势上讲,补贴经费不可能无限地扩大,未来会有更多的环保企业出现,那么摊到每个企业的补贴一定会减少。比如现在给一辆新能源车补贴5万元,以后不可能总是补贴这么多,这就会导致一些环保企业生命力下降。  

绿色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创新。要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获得一个市场机会,同时又给环境带来更多好处,这样会更有生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再去给补贴,才会激励更多的人在这个方向上创新。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现在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吗?  

戴威:不是。创新确实很难。在商业上寻求突破的时候,还要兼顾环境保护。这就好比说,我们吃饭既要好吃,又要健康。打个比方,现在一些环保企业相当于在吃素,很健康但是不好吃,不符合人性更本质的需求,那么生命力就有限。我们原来创业的时候,做过营养餐,就发现虽然健康但是不好吃。所以思路应该是,先找到一个好吃的东西,我们让它健康。也就是说,要找到有市场机会的产品,然后让它有利于环保。而不是先寻求环保,再看有没有市场机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共享单车如何全产业链绿色化?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