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蚯蚓何以登上中央一号文件?
【谷腾环保网讯】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小小蚯蚓有何奥妙,竟让国家如此重视?
蚯蚓事关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蚯蚓是土壤动物中生物量最大的常见类群,广泛分布在森林、草地、湿地、农田等各种生态系统中,是全球众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生态系统中,蚯蚓又因其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多种活动扮演着多种角色。在生态系统中它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活动显著促进了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有力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蚯蚓事关生态系统修复。蚯蚓在维护土壤结构、物质循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同时,蚯蚓凭借其自身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和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也是检测土壤健康的生物标志物。在解决我国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不平衡、建设临时用地土壤损毁、有机废弃物处理和污水净化等方面,蚯蚓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生态系统修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蚯蚓事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大约有3000-3500种蚯蚓,其中我国有大约640种,是全球蚯蚓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电捕蚯蚓较为严重的海南岛就有122种蚯蚓,并且高达103种为海南岛特有物种。而电捕这种无视自然状态,以现代工业集约化、机械化方式疯狂“收割”大自然的掠夺方式,已经对海南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破坏。
蚯蚓事关粮食安全。农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蚯蚓是高质量农田的保证。它们在土壤里,通过钻洞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结构,促进土壤的养分循环,激发土壤的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善土壤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粮食产量。“灭绝式”电捕蚯蚓必然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在电捕较为严重的海南省的部分区域已经出现粮食减产现象。
“小蚯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意味国家更加重视土壤的生物特性、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代表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进。蚯蚓虽小,利害却大。保护野生蚯蚓就是在保护农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