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何尽快落地?

更新时间:2023-05-15 10: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3877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做好要素保障服务是项目落地生根的前提。一段时间以来,生态环境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环评要素保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即日起,本报开设“强化环评服务保障 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栏目,集中展现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助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4月10日在广东徐闻县大水桥水库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国务院确定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614.56亿元,工程受益人口1800万人。“项目带动整个投资的拉动效果明显。经过判断,工程建设将带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代茂说。

在广东省水利厅,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在环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推动项目在守住生态环保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尽快落地,生态环境部在环评审批等方面提供了极大支持。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在环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花费了两天时间,从工程最南端的接水点徐闻县大水桥水库,沿西北方向行进约500公里,中途探访已开工的茂名贵子支洞隧道工程,最终到达位于西江云浮段地心村的取水口。

坐标:大水桥水库

“这个项目保的是生命水、政治水和经济水”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达35万亩。据称中国每3颗菠萝,就有1颗产自徐闻。红色的土地,黄绿色的菠萝,加之附近板桥水库形成的光线反射和水气缭绕,这里的“菠萝的海”不仅是田园也是景观。

距离“菠萝的海”西南20多公里的大水桥水库,更是徐闻县的“大水缸”。它关系着徐闻县城和周边乡镇十多万人口的供水,以及近50%乡镇的农田灌溉。然而,徐闻所处的雷州半岛,降水量普遍偏少,十年九旱,水库蓄水常常听天由命。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生活用水,雷州半岛机井已经超过5万多口,最深的甚至达到了400米,海水入侵、地面塌陷等问题开始显现。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在云浮市地心村建设泵站。从西江取水,在现有的10个水库之间建起连通管线,引西江水一路南下约500公里,补足沿线生产生活用水。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立项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制定过程中,却经历了一番曲折。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涉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省区,是水利部珠江委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水南调工程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但因变化较大,涉及的敏感区和环境影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供水范围由3市扩大为10市,供水量由6.8亿立方米增加至24.08亿立方米,引水水源河段由干流1处增加为干支流20余处等。”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民说,“为了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尽快落地,同时确保项目符合《水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服务,提供规划和项目环评技术支撑,助力项目落地。”

广东省水利厅建设处副处长谭国辉说,为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2021年,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支持和帮扶工作。7月,指导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明确主体,并建议分别申报。8月,对工程线路涉及的23个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专题论证,对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水量进行重新梳理。11月,组织召开环评工作调度会,持续开展专项调度、提高评估效率。

2022年3月底,生态环境部先后正式受理项目环评、规划环评文件。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同年4月底,生态环境部就正式印发了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和项目环评批复,并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提出了控制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增加调蓄能力,优化引水过程,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强化水污染防治,避让环境敏感区等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在大水桥水库不远处,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七公司已经入驻。公司副经理郭少斌告诉记者,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共分为4个标段开展建设,这里是最南端的施工标段,目前已完成清表和管道试安装。

“这个项目保的是生命水、政治水和经济水。”郭少斌说,这段工程计划到2035年竣工,能够系统解决雷州半岛缺水问题,特别是解决湛江市西南部雷州、徐闻等地干旱缺水问题,还可使雷州半岛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坐标:贵子支洞隧洞

“减少对自然保护地的地面扰动和影响”

从大水桥水库一路东北方向前行370多公里,记者来到正在施工的贵子支洞隧洞工程。隧洞总长约64.5公里,最大埋深约910米,将穿越拥有粤西第一高峰的云开大山。2022年8月31日,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召开。

在工地区域,记者看到,矗立的电子显示屏正显示实时数据:PM10:36、PM2.5:25、TSP:43、噪声:45.5等。“环境保护牌”宣传板上清楚地列出了“路面要经常洒水,指派专人加强对扬尘的管理”“运输车辆要严密遮盖,防止遗撒、扬尘”“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必须封闭使用”“严禁进场施工人员袭击、猎捕野生动物”“不得损坏现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及既有林木”等十项要求。

广东水电三局环北广东工程D4标项目党支部书记赵垒君说:“除了环保要求以外,我们还对临时用地有严格要求。工程完工后要做好生态修复,招标文件中有专门用于临时用地生态修复的专项资金。”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穿越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程度高。怎样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同时积极推动这一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部在《关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明确提出了6条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在第5条“落实陆生生态保护措施”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涉及环境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输水线路布局和施工布置,优先采取避让方案。严格落实部分敏感区地下穿越方案,加强弃渣综合利用,减少弃渣量。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内违法毁林开道、设置弃土(渣)场和施工营地。”

项目设计负责人、中水珠江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兼水利院院长王盟说:“工程布置方案经过多次调整,避开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难以避让的县、市级自然保护地,也尽可能通过隧洞的方式地下穿越,减少对自然保护地的地面扰动和影响。地下隧洞形式穿越,我们也要求做好生态环保方面的相关措施。比如,要求全线隧洞施工都采用先堵后排的方式,以降低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在输水建筑物的形式上做了大量的比选。比如,如果建设输水渡槽,地面建筑会很雄伟、很壮观,但不仅会对生态有影响,还可能对区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忍痛割爱,全部取消了地面输水渡槽的设计形式。”

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代茂说:“所有的渡槽都变成往地下走,其实就是把难题留给我们自己。因为地下工程不仅设计难、施工难,在完工后的运行、检修也都比较困难。此外,我们也尽量想办法减少项目的永久占地。除了泵站建设用地约1300亩,约500公里的输水线工程永久占地也只有1500多亩。少占地,也是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坐标:云浮市地心村

“严格落实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从贵子支洞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行140公里,记者到达西江边的云浮市地心村,这里将成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口。

西江上,运输船只来来往往。岸边,几只鸡鸭奔跑追逐抢食地上的几条小鱼,十几只渔船安静地在江边停泊。一个小伙子站在岸边甩动渔竿正在钓鱼。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这里要建取水泵站时,他回答说,村里都知道这里要建泵站,但具体什么时候还不太清楚。

顺着坡路走进村子,公告栏里贴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郁南段)建设征收地心村委员会一村村民小组土地公示》,由郁南县建城镇人民政府盖章,日期为2023年2月23日。公告栏对面,悬挂着一条红色长条幅,上面的黄色大字格外显眼:禁渔时间:2023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

在这里建取水口,会不会影响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会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关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明确提出了“严格落实水生生态保护措施”的要求,在设计中又如何落实?

王盟告诉记者,取水口上游约7公里,就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了保护水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减少水生态影响,设计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加强对取水河段鱼类资源的保护。一是建设鱼类增殖站,开展人工育苗,培育大鱼产小鱼,然后把鱼苗放回到西江。二是在取水口的前方设置拦鱼网和电栅,减少取水对鱼类资源的卷吸损失。三是从设计的角度给运行单位提出调度运行规则,在鱼类集中繁殖期停止取水3天到5天,以减少鱼卵进入输水管线。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由西江水源工程、输水干线工程和分干线工程组成,从云浮市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将西江水输送至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市。那么,如何科学控制引水量?如何保障下游生态水量?记者注意到,《关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明确提出了“西江引水量不得超过16.32亿立方米/年”“取水口取水流量以满足下游生态流量及各类用水需求为前提”“枯水期及生态敏感期尽量少引或不引水”“进一步优化生态流量过程”等具体要求。

王盟说:“为了保护下游的生态流量,以及必要的用水量,我们在确定可引水量和引水时段时,将下游思贤窖断面流量大于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所需的2700立方米/秒作为可引水的条件。只有思贤窖断面的流量不低于2700立方米/秒时,项目才可以引水,以确保下游断面流量。”

广东省水利厅建设处副处长谭国辉说,为了确保下游生态流量及各类用水需求,工程将对取水口上下游的水文站流量开展联动监控,动态调整引水流量。同时,“以新代旧”,为8座水库设计了向下游河道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设施和监控设施,退还之前被生产生活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用水。

据介绍,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粤西四市,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受水区,也是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整体工程在8年建成后,受水区增供水量20.79亿立方米,可实现江库联调、水源互济,系统解决粤西地区缺水问题,大幅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每年可退减地下水5.66亿立方米,退还城市挤占的农业和生态水量,使河湖功能更健康、生态更安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何尽快落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