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赤水河流域整改,好消息传来

更新时间:2024-05-11 09:22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 张韵晨 阅读:831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全面启动,聚焦长江大保护,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

事实上,在此前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长江大保护”也一直是督察重点之一。早在2020年9月,督察组就对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赤水河流域开展现场督察,要求相关省市完成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赤水河畔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赤水河流域贵州段陆续监测到了消失多年的多种珍稀鱼类,包括鳗鲡、鳡、异鳔鳅鮀、红唇薄鳅等。

以整改促变化,珍稀物种回归无疑是整改成效的最佳佐证。近年来通过拆除小水电,赤水河流域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小水电于2024年底前全面退出

赤水河是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以及4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曾经,赤水河支流上密集分布的小水电,对河流水生态影响显而易见。

这些过度开发且未落实生态基流要求的小水电,导致下游河段大面积减脱水,部分时段甚至干涸见底,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还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赤水河是众多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它们的繁殖需要涨水过程的刺激和一定的流程与流速,未严格落实下放生态流量的水电站会导致河道干涸、水量不足,影响鱼类的繁殖活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而且,电站调峰引起的水位频繁变动也会导致水草上的鱼卵裸露出来,日晒而亡。”

而对于具有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之间进行季节性或周期性迁徙行为的洄游性鱼类来说,它们需要通过洄游寻找合适的地方产卵或越冬。因此,河道的畅通尤为重要。显然,过度开发的小水电切断了它们的洄游通道。

为此,为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场与“护鱼”息息相关的小水电整改拉开帷幕。

“根据云南、贵州和四川3省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3省共拆除小水电321座,4年里拆除小水电数量占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总数的86.1%。”刘飞说。

随着小水电的陆续拆除,潺潺流动的水中也传来了生态恢复的积极讯号。“根据监测结果显示,赤水河支流的鱼类数量稳中有升,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也陆续重现。”

刘飞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分析数据:赤水河的第二大支流习水河在拆除高洞电站后,与2020年和2021年相比,2023年坝址下游江段新增宽鳍鱲、蒙古鲌、?、似鳊等种类,坝址上游江段新增翘嘴鲌、高体鳑鲏和子陵吻虾虎鱼等种类,坝址下游和坝址下游江段的鱼类物种数量均稳步增加。

同样,这些令人欣慰的情况也发生在大同河、古蔺河等赤水河流域的其他支流。

目前,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拆除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根据时间表,云南省已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了17座小水电站拆除退出任务,四川、贵州两省将在2024年底之前全面完成退出任务。

赤水河鱼类资源恢复明显

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赤水河开展的鱼类保护工作远不止于此。

2017年起,赤水河流域开始实施了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这是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禁渔的一级支流。赤水河的十年禁渔,为水生生物恢复元气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对比了坡头镇、赤水镇、赤水市和合江县4个监测样区禁渔前后5年的监测数据情况,发现全面禁渔以来,赤水河的鱼类资源恢复明显。”刘飞表示。

比如,在鱼类物种多样性方面,“我们在不同监测区采集到的鱼类物种数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像是圆筒吻鮈、黑尾近红鲌等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河口岸段的特有鱼类已经向上扩散至中游土城镇江段。”刘飞说。


image.png

图为禁渔前后鱼类物种数量变化趋势。刘飞供图

长江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加,墨头鱼、泉水鱼等主要优势种群结构明显改善。数据显示,这些优势种类的平均体长和体重相较禁渔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增加,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image.png

图为珍稀鱼类出现率变化情况。刘飞供图

研究还发现,监测样区的鱼类资源量和繁殖状况也明显改善。刘飞介绍,“比如,禁渔前5年在赤水市断面采集到的鱼类早期资源物种数量为31种,禁渔5年后增加至45种。”

与此同时,沿岸各地也同步深化渔政与水务、综合执法、生态环保及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开展联合行动,有效遏制了赤水河的违法捕捞行为。过去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们也在政府的安置政策下,有序转产转业,从捕鱼人变成了“护渔人”。

开展赤水河沿岸退化栖息地修复、新建污水处理厂……“如今,赤水河的水质也越来越好,干流基本保持在地表水I类、Ⅱ类的水平,主要支流基本上保持为地表水III类。”赤水河水生态环境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以下简称观测站)副站长、环境科学博士杜宏伟告诉记者。

观测站自2021年建立以来,在赤水河流域共设置了18个监测点位,以此解读赤水河生态系统内在规律,推动生态环境跨区协同监管,实现流域统筹联动。

杜宏伟介绍说:“我们立足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需求,为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管理及技术支撑。如在酿酒业发达的茅台镇,经过工作人员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慢慢腾退小作坊,将规模化酒厂有序管理,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等。”

为了水长清、岸常绿、鱼畅游的局面能够在赤水河中长久保持,杜宏伟认为,未来还需要出台赤水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一步降低岸上的人为干扰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有限的生态空间中最大程度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以及继续探讨赤水河生态补偿等相关举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赤水河流域整改,好消息传来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