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何“建而不用”?
【谷腾环保网讯】7月12日,安徽生态环境公开了一批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马鞍山市和池州市因建筑垃圾处置问题被点名通报。
池州市、马鞍山市两地的建筑垃圾处置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尤其有一点,两地都存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而不用”的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厂房建好后不去处置建筑垃圾,反而去加工破碎石料。
督察报告显示,池州市“东至县新民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厂区内无任何建筑垃圾分拣设备,不具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条件,以‘综合利用’名义违规从事石料破碎加工。”
东至县新民建筑垃圾利用公司堆存大量石料
马鞍山市“马鞍山市繁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县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及再生利用,立项处理能力为200万吨/年,2021年12月建成投产至今,仅处理当涂县7.8万吨建筑垃圾,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配套建设的装修垃圾分拣线、制砖生产线已拆除。2022年10月以来,该企业先后与马鞍山市隆安矿业有限公司、宝惠建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代为加工破碎石料55万吨,不再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违背企业建设初衷。”
马鞍山市繁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建成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按照常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一方面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再生产品可以卖钱。
环卫科技网查询到,被环保督察点名的马鞍山市繁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就在2022年5月还中标了当涂县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分拣处置市场化服务项目,中标金额为324万元/年,服务内容为当涂县城区日产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及生活废弃杂物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危险废弃物除外)资源化利用(分拣)处置运行委托服务管理。项目年进场垃圾处理量约为5万~7万吨。
按照招标要求,一年处理几万吨建筑垃圾,仅政府补贴就可获得300多万元。那为何企业会放着正当钱不赚,跑去代为加工破碎石料呢?
实际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而不用”在全国范围内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此前,中央环保督察点名重庆建筑垃圾处置问题时,就指出“北碚区重庆循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年处理能力67.5万吨,2020—2023年平均处理量为17.2万吨,年均运行负荷25.5%。”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普遍现象的存在?
第一,“进口”有问题,建筑垃圾原料不能有效输送到处置企业。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来说,在源头上,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肯定是够的。像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年建筑垃圾产生量都在亿吨以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也能达到千万吨级别。
但因为违规处置、非法倾倒等种种原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能收到的建筑垃圾数量却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其产能过剩的局面。
第二,“出口”有问题,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化产品卖不出去。环卫科技网此前报道过,很多建筑垃圾处置项目都是“零补贴”,甚至于“负补贴”的。如,湖南省新化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少于4000万元,年处理建筑垃圾规模不少于50万吨,由企业负责项目的选址、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部资金由企业自筹,中标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县人民政府不予任何形式的兜底补贴。
这种情况下,再生资源成品能不能卖出,就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虽然国家层面一再出台政策鼓励使用再生产品,但普通大众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存在疑虑,市场接受程度低。
所以,要想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而不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解决好“进口”和“出口”。
对于这两个“口”,我们可以看一下首都北京是怎样做的?
数据显示,因为过去几年北京市集中拆除违章建筑,建筑垃圾一年产生量最高达到了1.9亿吨。而据北京市城管委日前在北京市政协举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案办理协商活动上介绍,目前北京市已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77处,资源化能力和设施保有量全国领先,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6%。
首先,北京市密集出台了多部聚焦建筑垃圾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标准。这些文件和标准,对建筑垃圾的源头产生、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等全环节做了详细规定,给建筑垃圾处置企业戴上了“禁锢咒”,保障了整个行业的规范运行。同时,也在政策上鼓励再生产品使用。北京市明确要求,政府投资工程,在指定部位应用尽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且最低不少于10%。
再者,北京市通过举办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利用推介会的形式,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再生产品,宣传应用经验,助力打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最后一公里”。据悉,在产品推介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市生产的再生产品其综合单价会比天然建材更具价格优势。
接下来,北京市还将积极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科技研发,给予更多资金及政策支持,提高再生产品的品质;另外,北京市将推出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使用率高的标志性建筑或地区,宣传再生资源产品安全可控、环保达标的品质,并对企业在京外推广再生资源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
一定程度上来说,北京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国内其他部分城市进行复制和推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