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时事评论:“垃圾袋实名制”尚欠周全

更新时间:2012-07-17 16:31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阅读:1949 网友评论0

《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近日正式颁布,该办法规定,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需征收生态补偿费,标准定为75元/吨,每半年向市财政清缴一次。据《南方日报》报道,下一步广州还将试行“垃圾袋实名制”、“垃圾费随袋征收”,市民购买垃圾袋,每个0.5元,不另收垃圾回收费用。对此政,广州市民产生了一些争议。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垃圾填埋场地日趋紧缺,建造垃圾焚烧厂是世界趋势,但由于生活垃圾构成复杂,其中厨余垃圾含水量高,如将未经严格分类的垃圾直接送入焚烧炉,不仅消耗能源,还因为难以精确控制焚烧温度,会增加致癌物质二恶英的产生和排放。所以,广州试行“垃圾袋实名制”,不是没有道理。但为什么这个看似合理的做法还会引发争议?一项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得到支持,顺利开展?

公共政策服务于公共目标,但有的时候,如果一项公共政策包含了太多的目标,最后即使不发生目标的相互冲突,至少也容易因政策效应叠加而致执行困难。广州“垃圾袋实名制”模式,就内含着减少废弃物、提高资源回收、减轻可能的污染、降低垃圾回收和补贴焚烧厂的财政支出等多个目标。所有这些目标本身都有一定合理性。但在民众对垃圾分类尚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观念基础和行为习惯的现实面前,希望一步到位地实现全部目标,是否过于乐观甚至急于求成了?在减少垃圾填埋、减少焚烧污染理所当然地构成首要目标,而降低财政支出不是当务之急的情况下,能否将最容易触动市民神经的“垃圾收费”先放一放,以减轻政策实施起始阶段的阻力?说实话,突出“随袋收费”本身极易让公众误解地方政府又在想方设法“搭车敛财”,而一旦缺乏公众信任,公共政策就难以顺利施行了。

正因为困难重重,广州想出了“实名制”的办法。其实,这并非广州自创,而是引自国外,但国外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具备一系列配套条件,比如市民素质、法制严明、公共财政、舆论支持等一应俱全。可是简单引入的话,基础条件和友善环境尚未形成,仅靠政府独力推行,那好招也成了怪招。市民完全可以追问,“以 ‘垃圾袋实名制’来推进分类回收,到底出于何种策略考虑? ”

“实名制”是为了保证垃圾收费吗?如果长期居住在一个小区,却从不购买垃圾袋,是否政府就可以像惩治偷税漏税一样,上门稽查?丢弃垃圾却拒绝缴费,确有耍赖之嫌,但真要“捉拿归案”,恐怕先得立法,规定环卫部门具有相应的执法权。

“实名制”是为了核实市民是否将垃圾分类了吗?许多普通市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和习惯,不管什么东西都“一袋装”,大大增加了焚烧前垃圾处理的工作量,对此,在宣传教育之外,完善监督确是一个办法。但这类行为危害有限,涉及面广,轻率动用“实名制”来对付,难免有用力过猛之嫌。环卫部门准备安排多少人员每天开袋、翻检、登记、取证、处罚,乃至对出于隐私考虑而拒绝使用实名制垃圾袋、被罚款后拒绝缴纳的市民提起诉讼?有法律支撑且具备执法力量的税务部门尚且难以实现类似目标,何况条件、手段缺乏的环卫部门?恐怕更不敢作此想了。

目标既已冲突,手段又显粗放,这一新政到底能走多远,不难想像。中国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公共管理亟需加强,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时,既要超越“屁股指挥脑袋”的部门利益,在目标设定上防止 “眉毛胡子一把抓”,又需与时俱进,开发科学、人性的技术手段;既要善于同市民沟通,又要兼顾行政和执法成本,不可一味使用“蛮力”,确保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不会失之交臂。幸好,广州的“垃圾袋实名制”还在试行阶段,尚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调整、完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时事评论:“垃圾袋实名制”尚欠周全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