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面对 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
入冬以来,我国很多城市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已经由燃煤型污染转变为目前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多类型污染和高负荷共存的重度复合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和武说,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环保企业要更有作为更有担当,作为环保企业要研发先进技术,创新治理模式,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同时也要规范行业准入,给技术水平高、有资金实力的环保企业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手握技术 才能啃“硬骨头”
面对越来越严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要做到达标排放,治理技术水平是关键
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跨越8年的“蓝天梦”,编制出台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出台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工业炉窑5项行业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以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倒推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相挂钩。
面对越来越严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要做到达标排放,治理技术水平是关键。“在大气污染问题全民关注的今天,在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面前,有些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急需提升,有些是‘硬骨头’需要下大力气去啃。现在有些治理技术水平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排放要求了。”吕和武说。
他举例说,在钢铁烧结烟气脱硫中,由于烧结烟囱全部是“干烟囱”,几乎所有的烧结湿法脱硫工艺全部采用了“脱硫塔+直排烟囱”配置方式,烟气携带酸性雾滴、石膏雨现象严重。
各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日趋严格,特别是由于细颗粒物绕流和残留使布袋降尘器和洗涤塔难以满足控制要求,氟化物、二恶英、重金属等污染因子也即将逐步纳入控制范围,如何结合当前的主流脱硫工艺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工业尾气的洁净度?
吕和武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对烧结机运行工况摸排、烟气排放工况周期性监测、部分脱硫工程问题诊断,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烧结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开发了湿烟气深度净化装置——高气速、小体积的高效湿式静电除尘除雾器,实现了大气量静电除雾除尘器与烟气脱硫一体化成套系统,解决了燃煤烟气深度净化实施中存在的细部设计、参数选择等问题,能有效控制细微颗粒、酸性雾滴的排放,显著减少烧结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和酸性雾滴对雾霾天气的影响。”
“只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啃‘硬骨头’,不断提升企业的治污水平,才能有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当然,也不能盲目崇洋,有的企业宁愿花高价采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却不相信国内同类技术水准的技术产品。其实国内有的环保技术产品并不比国外差,而且价格还便宜。”吕和武说。
创新治理模式 化解资金难题
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资金一直是企业提升治污水平的“拦路虎”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作为治污主体,治理污染、达标排放是本分。但有些企业受自身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越来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面前,要做到达标排放,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调结构,二是限产能,三是再提升,即增上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第一、二条路显然是企业不愿走的,而提升治污水平又涉及资金问题,治污设施的运行成本高也令企业头疼。
以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为例,工程投资动辄上亿元,建成后有的设施能耗高、运行成本高,有的设施甚至因运行费用高昂不运行或不正常运行,脱硫效果难以保障。
吕和武说,资金问题,无疑是众多企业治污道路上的拦路虎,怎么解决?我们作为环保企业,一直在研究探索,如果有一个好的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显然将推动排污企业在治污道路上前进一大步。“我们率先在国内把BOO模式(投资+建设+拥有+运行)应用到钢铁公司烧结机烟气脱硫领域。也就是说无论多大的工程,多大的投资,业主都可以不投一分钱,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建成烟气脱硫工程,并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在日照钢铁组织召开的“烧结机烟气脱硫BOO模式专家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对这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BOO模式是集投资、建设、拥有、运营于一体的烧结机烟气脱硫专业化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建设和运营责任分离的矛盾,目标责任明确,经济与环境效益好,有利于环境监管。这一模式的创新与推行,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提供了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新的融资模式。烧结机烟气脱硫BOO模式在山东省首推成功,符合国家政策,有示范推动作用,这一模式在烧结机烟气脱硫领域具有推广前景。
同样不需要客户资金投入就能获益的,还有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的合同能源管理,即专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善的设备、技术、资金等一条龙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据记者了解,国家认可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3210家,其中包括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国内节能服务产业产值不断增长,2012年底规模达1650亿元,同比增长32.2%。
吕和武提出,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参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从国家层面开展“合同环保服务”管理,对以BOO模式、EPCO模式(项目总承包+运行)投资于环保项目的“合同环保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和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
规范行业准入 设置“高门槛”
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保企业良莠不齐,有的是真有技术水平,有的则是滥竽充数
环保产业被称为“永恒的朝阳产业”。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而山东省也提出,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左右。
本来就已是全国最大环保产业市场的山东省,去年一口气连续出台了多项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众多企业现在就已经把眼睛瞄向了2020年的达标排放目标。
记者在《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看到,未来8年,山东省规划相关项目总投资约9000亿元。其中一期规划的(2013年~2015年)重点项目19大类,估算所需投资3955亿元。这让众多环保企业也是摩拳擦掌,争抢更大的市场蛋糕。
吕和武说,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环保企业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是真有技术水平,有的则是滥竽充数,应该设立行业准入的“高门槛”。“只有让有真才实学的环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大展身手,给予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的环保产业才会有更快的发展,我们的环境才会变得更好。”
他说,比如脱硫行业,有的项目建设缺乏技术论证和审批制度,各种技术工艺路线差异很大,业主在技术方案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由于行业管理不健全,对环保公司的准入和业绩要求不高、考察不严,环保公司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导致设备选型和材料选择的低质量;工程建设缺乏行业监管,导致建设施工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建成后运行不能达标,有的设施建成后就一直不能正常运行,成为废弃设备。多数环保公司没有自己的建设施工队伍,承包给无资质、经验不足的施工队伍,质量保证能力差,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导致环保设施整体施工质量差,无法正常、稳定运行。环保设施运行操作人员、管理团队整体水平也不高。
吕和武建议,应对环保行业规范管理,提升准入门槛。首先必须建立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准入制度,提高进入门槛,建立健全行业质量标准体系,以提高环保设施的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促进环保企业实力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环保设施减排量核查,对于偷排、关停环保设施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建立环保设施建设的审核、审批制度,环保设施在建设前,应该经过专家认证和审核,拒绝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实施。要审核环保公司的资质和业绩,对于不具备资质、业绩不好的企业,不予批准,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环保企业的参与和不合格工程的产生,以保证环保设施建设的成功率和运行达标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