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在乎与不在乎
记者手记
星期三晚上听国会辩论环境及水源部预算开支时,想起三件和环境保护有关的事。
第一件是小学时印象较深的一次争执,发生在水房里。一个同学边洗拖把,边和人聊天,水哗啦啦流个不停,直接流入下水道,他置之不理。我上去把水龙头关了,没想到他却说我多管闲事。我反驳说,好好的水白白浪费,让人心里难受。他就回了一句:“你难受,我不难受。”
第二件是和一个住在中国,几乎每星期都用淘宝购物的女孩的对话。她说,在淘宝上买衣服可以不假思索,反正很便宜,穿几次就丢掉也不觉得可惜。有时,如果尺寸不确定,她就干脆买两个尺码,之后再把不合适的退货。她完全不觉得这样做其实很不环保。
第三件是不久前参加的某场对话会。组织者为所有到场者都准备了帆布袋礼包,里面有印着该机构信息的书签、一张只印着机构网站QR码的塑胶贴纸、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所有东西都有各自的塑料透明袋装甚至盒子。我和左边的邻座都觉得很不环保,这时却听见右边一个刚入座的人和她同伴说:“哇,不错,还有礼包拿。”
第一件事发生在20年前了,对于水资源的珍惜,历经这么多年的公共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不太会看到人公然在公共场所大开水管浪费水。然而,在很多其他方面的环保教育却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节约用水已经是最基本的环保方式,但今天的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环保理念不应还停留在十年前。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快捷造成了快消费,也造成了快浪费。发达社会中,包装越多似乎越显高级,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不但不需要那一层包装,甚至连包装里面的东西都不需要。平均两三年就更换手机的我们,需要更加了解电子废料的处理和回收;纸质账单漫天飞舞,改用电子账单会不会比较好;尽管网络消费十分方便,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件入手的产品,物尽其用;除非涉及卫生问题,否则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包装。
“你难受,我不难受”仍旧是很多环保问题的症结。环保毕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法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然而,那个对浪费用水不觉难受的人,并不会因为别人不浪费水而难受;喜欢礼包的那个人如果有更强的环保意识,未尝不会欢迎减少包装。很多人或许都处在“中立”空间,而推行环保政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正取决于能否将中立者推向对环境更有利的方向。个人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但可能造成某种集体动作的组织、企业或机构则可以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去年在法庭看到了一个很积极的例子。在大量用纸的法律界,似乎很难鼓励人们减少打印,一个环保的律师也未必能够以一己之力去影响同事的习惯。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Tann)直接将文件默认设定为A5(即A4的一半)大小,除非有特别需求,否则不会调大字号。这个作法意味着,这所本地最大律师事务所之一每年约减少一半用纸。过去一年,总检察署和国家法院也推行使用电子文件。
试想,当电商网站提供方便快捷的一键式退货机制时,很多人会像上述女孩那样,先买多,再退货。然而,如果每天点击量数以万计的电商能够在消费者下单时,提供一个“减少包装”或者将几份邮包统一递送的快捷键,相信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人愿意为环境尽一分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