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污染加剧面临蓝藻暴发危机
洱海,作为我国西南边陲一处地标性的高原湖泊,在国人心目中印刻下神圣美好的形象。历经十余年的治理,曾一度受到污染的洱海恢复了水清鱼美的风光,成为治污的典范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今天,据当地环保官员透露,风光秀丽的洱海重新面临蓝藻大暴发的危机。环境专家发出警示,环境污染治理应该持之以恒,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
据云南大理州环保局官员透露,洱海目前正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的关键时期,已具备大面积暴发蓝藻的条件,只要有外部诱发条件,特别是如果遇到高温、少雨、低水位的年景,洱海极有可能面临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威胁。洱海内由于常年污染物累积,水生系统很脆弱,在遇到灾害性天气使得洱海水位不能优化调度的情况下,洱海水质随时可能恶化。从洱海水生生物藻类数量上看,去年藻类细胞总数略高于多年平均;今年1至3月,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高于303万个/升,由于营养盐总磷浓度仍处于藻类易发的0.01至0.02毫克/升范围内,加之总氮污染缓解较慢,所以洱海暴发蓝藻的主要胁迫因子并未根本消除。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洱海水温总体呈增高趋势,预计今年丰水期洱海水温最高达23.5℃至23.9℃。
据了解,十多年来,大理市采取健全法制、统一管理、依靠群众、科技兴海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措施,全面整治洱海污染源,特别是洱海退房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较为彻底的实施,直接排放入洱海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流域内生活的人民真实感受到水质的明显好转。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有4个月达到了Ⅱ类,今年1至4月也达到了Ⅱ类。
为什么污染治理典范的洱海今天又要面临蓝藻的威胁呢?据有关人士分析,人为因素仍是诱发洱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洱海流域内仍有宾馆、饭店、山庄、洗车场的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且主要入湖河流除弥苴河外,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中的部分溪流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多还处在Ⅴ类或劣Ⅴ类。
统计数据显示,洱海流域共有宾馆、饭店、山庄127家,测算总排放污水量约为25.8万吨/年,其中绝大部分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仅有5家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污干管,其余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另据悉,洱海流域重点工业企业有28家,废水排放总量为134.27万吨/年。其中大部分工矿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或废水进入城市截污管网。但仍有少部分企业由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原因,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废水仍然超标。洱源邓川医院及流域各乡镇卫生所废水仍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入湖河流;周城扎染大多分散加工,其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经附近河道流入洱海。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工程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投资,综合治理资金缺口大,地方筹措能力弱,新实施的工程多偏重于法治、管理、局部工程和科研示范。根据省、州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洱海保护治理需要投入资金近14.6576亿元,但到目前为止,据大理州财政局《关于全州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2006至2007两年实际投入洱海流域的资金约为1.027547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7.01%”。目标责任书中的许多项目,如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大多还处在方案制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或小规模的试验示范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前几年,洱海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某些湖面恢复了水清鱼美、碧波荡漾的景象,促使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力度又没有得到加强。但愿洱海治理接受滇池的教训,不要重蹈屡治屡败、功亏一篑的覆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